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跟随新华社记者感受千年石刻的新热度。今年5月,大足石刻博物馆内一处名为无面之神...
  这是展出的淄博市博物馆藏战国琉璃环(6月10日摄)。  6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琉光璃彩——淄博琉...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国化,对丰富和繁荣中华文化影响深远。近期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进一步实证并展示了自汉至唐,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汲取中华文化...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高扬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化之帆。新华社近期连续推出1篇新华社政论和6篇文化新观察·文...
今天起,中方对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中国单方面免签朋友圈又添新成员。2025年6月9日至2026年6月8日,以上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
最近,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苏超的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不断刷屏网络,引发广泛关注。这个全称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比赛没有大牌球星却一票难求,场均上座近万人。苏超热度飙升,点燃了江...
0:42 1:39 编导:张艺缤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题:以文化人凝聚精神力量  新华社记者王子铭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  奔赴光荣与梦想的远...
5月29日至6月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本届动漫节以一起做‘国漫’天命人为主题,从国漫扬帆展现文化自信、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全球共振促进文化交流等维度...
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朋友们,芒种到啦!你以为芒种只是农忙?博物馆里那些与芒种相关的宝贝可是美到了骨子里。芒种时不仅是要辛勤劳作,还要感受自然、创造美好。《新睿观察·寻宝季》新...
从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9单位印发文件鼓励增开银发旅游列车,到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银发旅游,今年以来,银发旅游持续受到关注。 当前,我...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对于探寻中华文明基因密码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饱含深情、念兹在兹学习新语栏目推出中华文明系列报道本期走进四川广汉三星堆从青铜面具中探...
端午节,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节俗多样,内涵丰富。假期中,群众赛龙舟、吃粽子、唱山歌、赏古曲,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部6月3日公布202...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对于探寻中华文明基因密码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饱含深情、念兹在兹学习新语栏目推出中华文明系列报道本期走进四川广汉三星堆从青铜面具中探...
央视网消息:2025年端午假期是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的首个端午假期,中国各地口岸出入境客流再创新高。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端午节假期,出入境人次达590 7万。入境外国...
2000多年前,当中国汉朝迈向盛世,遥远的西方——那不勒斯湾畔的庞贝,已是罗马帝国耀眼的商贸明珠……端午假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凝固的时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庞贝文...
  5月31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6月3日公布2025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测算,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 19亿人次,同...
央视网消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今天的中国,从城市到乡村,全社会思想觉悟、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6月1日,在山东省荣成市海驴岛海域,游客乘船出海与海鸟互动(无人机照片)。  端午小长假期间,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休闲放松,乐享假期。  新华社发(李...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题:传统文化引领新国潮  新华社记者杨湛菲  旅途之中,走进博物馆打卡国宝必不可少;走进乡村,非遗工坊里游客们仔细挑选心仪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