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2:30春春潮涌动万象新,科技助农正当时。  当前,河南省8500万亩小麦已进入拔节期,这一时期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也正是加强田间水肥管理的关键时期。  作...
河南省三门峡市是仰韶文化发现地。1921年,位于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第一次发掘,发现并命名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填补了当时对中国没有新石器时代的认知空白,...
  这是3月25日在河南省林州市拍摄的红旗渠分水闸(无人机照片)。  2025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纪念日。20世纪60年代,河南安阳林县(现安阳林州市)十万开...
3月末,喜欢汉魏历史的文博专业大四学生朝歌,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出发,依次游历了曹操高陵、铜雀三台遗址公园、临漳邺城考古博物馆和安阳钟楼。一想到它们会千年不变地、静静地在那里,...
  这是3月25日在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阳耳庄村附近拍摄的红旗渠总干渠(无人机照片)。  二十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为解决苦旱,决定开凿水渠,引漳河...
1:42 2:53上山上到顶,下乡下到底自制板车作戏台,不给村民添麻烦……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豫剧团的演员们拉着自制的木板车当流动舞台,自排节目、自造道具,上山下乡为群众...
新华社郑州4月2日电 题:洛阳古墓博物馆:冷门变爆款靠什么? 新华社记者任卓如  0:38 0:38【博物馆故事】这是一个小众古墓专题博物馆,坐了多年冷板凳后,最近几年突然从...
  3月30日,新县吴陈河镇小河边村的油菜花。春意浓,花正盛。3月30日,河南省信阳市新县7万余亩油菜花进入了盛花期。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铺展在田野之间,粉色的桃花点缀其间,为整...
  3月26日,在河南省范县白衣阁镇花卉种植基地内,工人正在套花袋。春光正好,花开锦绣。3月26日,位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镇的惠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玻璃日光温室大棚...
1:09 2:08  连日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把全国两会精神传递到生产车间、田间地头。  参加全国两会后,李连成对于村里的未来...
:1:27 2:03新华社郑州3月26日电(记者刘振坤、翟濯)年产各类化妆刷1 5亿套,出口量超过全国出口量的90%,全世界95%的化妆刷用动物毛、85%的人造纤维毛产自这里……  凭借年...
新华社郑州3月25日电题:古老甲骨焕发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袁月明春风又绿洹河岸。从空中俯瞰外形如青铜巨鼎一般的殷墟博物馆新馆,门头之上、夔龙纹间,天邑商三个甲骨文字熠熠生...
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黄金产量高,依托黄金冶炼伴生的电解铜资源、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50亿元。目前,相关铜箔企业都在开足马力,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在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宝鑫电子科...
  3月20日,唐韵小镇内绽放的玉兰花。3月20日,漫步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的唐韵小镇,玉兰花、红梅花竞相绽放,散发出幽幽清香,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花游玩,乐享春日美好时光。...
1:39 1:47新华社郑州3月21日电(记者李文哲)近日,数字华夏人形机器人夏澜佩戴定制假发亮相中国(南京)软件谷,眨眼、噘嘴、做鬼脸……丰富的面部表情在时尚秀发的加持下,打破了传统机...
2:04 2:45古谚有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时节,草木滋长,农作物迎来生长关键期,中原大地的春天真正来临了。3000多年前,为了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周公姬旦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
  3月19日拍摄的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景(无人机照片)。  春季时节,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大小小的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各家民营企业加紧生产,赶制...
3月15日,随着C2999次列车从开封站出发开往郑州东站,标志着郑开城际铁路宋城路站至开封站段建成通车。自此,郑开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开封站至郑州东站间最快25分钟可达。  ...
新华社郑州3月7日电(记者 任卓如)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6场活动7日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新华社郑州3月6日电(记者韩朝阳)缓缓藏手绢、快速亮手绢、摆臂转手绢……伴随着欢乐喜庆的秧歌调和富有律动的锣鼓点,16台人形机器人身着花棉袄,以整齐划一的动作展现一系列手上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