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曲河在东,昂曲河在西,自北而来的两条河流,一路奔腾至横断山脉西段合流为澜沧江,交汇处即为藏东明珠——昌都。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奔流不息,茶马古道见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硕督镇群众在表演硕督狮子舞(7月21日摄)。西藏昌都市洛隆县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汉藏交往的重要通道。在洛隆县硕督镇,当地百姓将热巴舞、锅庄舞等西藏特色民族舞蹈元素融入早...
  这是7月21日拍摄的西藏林芝市朗县仲达镇拉丁雪村(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西藏林芝市朗县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农村房屋改造提升建设。朗...
  7月22日拍摄的玛旁雍错湿地上的牦牛。  玛旁雍错湿地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2005年,玛旁雍错湿地被国际湿地组织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盛夏的玛旁雍错湿地,既...
  这是《永乐十一年封斡喃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诰书》卷首(5月20日摄)。篆书奉天诰命四个字和双龙图案均是锦缎织造时应用提花技术以不同色彩的丝线织成。  《永乐十一年...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国家民委策划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西藏专展新疆专展,以大量实物展品和图文史料全景展现西藏、新疆发展历程和...
0:44 11:47  在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有一座被誉为雪域之窗的美丽县城——贡嘎。贡嘎得名于贡日噶布,藏语译为白色的贡日山,是西藏雅砻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连...
新华社拉萨7月22日电题:西藏农牧民共享文旅发展红利 新华社记者黄耀漫、夏晓盛夏西藏,碧空如洗,游人如织。在海拔4700多米的纳木错湖畔,26岁的藏族小伙斯加正引导游客骑上牦牛拍照留...
在日喀则市江孜县的一家藏毯编织车间里,珍拉正盘腿坐在织架前,双手在密集的经线间灵巧地穿梭、挑动、打结,一幅寓意吉祥的大鹏金翅鸟图案,在她手下逐渐成形。珍拉从9岁开始接触藏毯编织...
央视网消息:走进拉萨,看看拉萨河边新建起的生态廊道、湿地公园,如何悄悄改写着这座千年高原古城的模样。 水系相连、涵养生态、滋润古城,这是近年来拉萨市政府的头等大事之一。记者...
  7月20日,革吉县牧民在采盐。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盐资源丰富。为促进村民增收,当地建起了粗盐加工厂,逐步形成采盐、储存、加工、包装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18...
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环境持续向好——绿满拉萨南北山(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开栏的话60载光阴荏苒,雪域高原沧桑巨变。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华社拉萨7月19日电 题:从一场非遗展演看湘巴藏戏的传承发展  新华社记者邢拓、吴咏玲锣鼓一响,面具登场。表演湘巴藏戏的演员们抬腿、转身间,高亢的唱腔、粗犷的舞步博得阵...
新华社西藏林芝7月19日电(记者邹伟)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7月1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当日9时...
  这是被救助的藏羚羊幼崽(7月14日摄)。  森隆藏布河,地处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北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深处。每年7月,在这里出生的藏羚羊幼崽都要跟随母羊迁...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  从南山公园方向眺望布达拉宫。新华社记者 姜帆 4月15日摄  ■西藏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环...
7月17日拍摄的西藏某炊具公司生产的高原炊具。西藏地区因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远低于平原,食物难以煮熟,高压锅便成为当地人烹饪的 必需品。但长期以来,大家普遍使用的传统高压锅,...
新华社拉萨7月15日电题:西藏昌都:以红色为主基调的古城  新华社记者党黎、李键  鸟瞰扎曲河和昂曲河交汇处的昌都市(6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帆 ...
  图为夏日里的当惹雍错(7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 车宇轩 摄 当惹雍错,位于西藏那曲市尼玛县。盛夏时节,湖水湛蓝清澈,波光闪烁,湖畔周围绿草如茵,生机盎然。...
  7月11日在西藏(当雄)金丝野牦牛繁育基地拍摄的克隆牦牛。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新华社拉萨7月11日电(记者格桑边觉)记者11日从西藏(当雄)金丝野牦牛繁育基地了解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