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2月12日电(记者周润健)民谚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意思是说,初一要早起,初二也要早起,到了初三就不用早起了,甚至可以睡到饱、睡到日上三竿、睡到自然醒。 熬...
新华社天津2月13日电 题:文旅热 消费旺——天津春节文旅消费市场一线见闻新华社记者宋瑞眼下正是年味最浓的时节。因京杭大运河而生的天津杨柳青古镇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吸引了大批游客...
2月10日,游客在天津古文化街游览。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新华社天津2月12日电(记者宋瑞、白佳丽)春节期间,天津最早的民俗、文化、商贸聚集地古文化街披上了节日盛装,到处点缀着喜气...
  这是2月10日拍摄的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板19-42井钻井现场(无人机照片)。  农历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像往常一样,中石油渤海钻探70520钻井队队长王矗早早起来巡...
新华社天津2月10日电(记者周润健)10日,农历甲辰龙年开启,这个龙年共有354天,比刚刚过去的农历癸卯兔年少了30天。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说,甲辰年和癸卯年是...
赴圩,是闽西客家人最为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每逢农历三六九便是圩市开张的日子。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九,适逢龙岩市武平县十方镇的年圩,购买年货的人纷纷往圩市赶。  这是2月...
新华社天津2月10日电题:一个70万吨的新年新愿新华社记者 梁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傍晚五点有余,结束了巡检的赵鸿健回到宿舍,抖落掉身上的寒气,在不远处食堂传来的笑闹声中,他拿起了手...
新华社天津2月8日电 题:迎新村里听新声新华社记者刘惟真盛开的莲花、踱步的仙鹤化作盏盏花灯,亮丽夺目、栩栩如生;杂技、木偶戏等民俗文化盛宴轮番上演,令游人目不暇接……在天津市津...
到:0:00 4:06  赶大集,是年根儿最热闹的事。挤得水泄不通的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大集上,喜庆的年味在小镇上弥漫开来。  2023年7月底,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天津...
新华社天津2月8日电 题:天津第六埠村的新年新景宋瑞、邢程年关将至,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随处可见喜气洋洋的中国红,街道两边的树干上缀满了红彤彤的小灯笼,有的农户沿街的窗户...
新华社天津2月7日电(记者郭方达)从办公楼的落地窗向外看,天津江天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能一眼望到京滨城际铁路北辰站。 北辰站离我们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周边还有几条高...
新华社天津2月6日电题:向新而行看协同——京津冀联合打造科创新生态新华社记者郭方达、白佳丽、齐雷杰开新路、破新局、育新苗。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有着...
2023年7月13日,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渔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新华社天津2月7日电(记者李鲲、黄江林)干净整洁的花园式厂区、智能...
新华社天津2月7日电题:跨城养老按下快进键——京津冀养老产业十年成效观察 新华社记者 刷医保卡直接结算报销,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医养结合提升医疗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十周...
到:0:00 4:58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天津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市区联动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十年来,天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新华社天津2月8日电题:中国无人机产业瞄准新高度新华社记者李亭日前,在天津市武清区上空,1000架无人机在空中盘旋飞舞,京津明珠雕塑造型、新春福字和飞龙……在高科技加持下,图案与字...
新华社天津2月5日电 题:天津老字号何以又新?新华社记者白佳丽、宋瑞、谢希瑶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考察调研,前往天津古文化街,走进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张、泥人张、杨柳青...
新华社天津2月3日电 题: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纪实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陈伟光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腊月二十二...
  这是2月2日拍摄的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国际枢纽港,近年来,天津港依托独特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港口功能...
0:00 0:47平津战役纪念馆是全面展现平津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专题性纪念馆1997年7月23日建成开馆成为天津市主要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1997年8月4日,游客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