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红陶是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在杂多县及周边牧区盛行的红陶,它的应用极为广泛,除了常见的茶壶、煮肉锅、煮茶锅,还有专门的挤奶桶、储酒陶等,贯穿牧民生活的方...
仲巴玛毛巴角是藏族传统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才仁多加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仲巴玛毛巴角曲调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受舅舅熏陶,从小便跟在舅舅身边学习仲...
深秋时节,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阳坡村,路旁的麦田褪去青绿。村庄的一角传来叮当声响——鲁沙尔民族手工艺加工基地的几十间银铜器工坊里,匠人们手持工具专注作业,细碎的银屑在...
2023年,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成立,是国内首支藏族青少年管乐团。自2020年以来,上海音乐学院持续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展文化润边少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团队工作,目...
新华社西宁10月31日电 题:黄南藏戏焕发时代新韵  新华社记者白玛央措鼓点铿锵,唱腔悠扬,一部承载着历史与民族团结的大型安多藏戏《金城公主》,从雪域高原走向全国舞台。10...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青海片区拍摄的雪豹(2018年4月14日摄)。新华社发(鲍永清 摄)新华社西宁10月22日电题:雪豹归来:国家公园的生态答卷  新华社记...
10月17日拍摄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恰恰湾沙滩旅游度假村(无人机照片)。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
新华社西宁10月20日电 为进一步严明纪律,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青海省纪委监委现将近期查处的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通报如下:青海省...
藏毯是世界知名的三大地毯之一,在青藏高原,编织藏毯已有千年历史。 它不仅是高原游牧民族抵御严寒的必需品,如今,更是在创新中成为当地富民兴业的产业。 依托青海多元的民族文...
新华社西宁10月9日电(记者史卫燕、白玛央措)青海省人民政府9日发布通知,正式将尕日塘秦刻石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据悉,尕日塘秦刻石是第四次全...
新华社西宁9月26日电(记者李宁、杜笑微)记者从青海省西宁野生动物园了解到,26日从馆舍逃匿的雪豹闹闹已于当晚在园内找到,其状态良好,后续将接受全面体检。当日清晨,西宁野生动物园工...
新华社西宁9月20日电(记者陈杰)20日,雪山牧场15米亚毫米波望远镜项目(XSMT)在青海德令哈市启动建设。在宇宙中,恒星与行星的孕育过程常常被星际尘埃遮蔽,传统的可见光望远镜难以穿透...
0:00 1:04近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9号公路沿线,秋日的色彩斑斓让这座小城充满温暖与生机。沿线麦田翻滚着金浪,村民忙碌的身影与斑斓的林海雪峰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秋收画卷...
青藏高原的风吹过扎陵湖畔一块沉睡了2200多年的石英砂岩刻石被确认为秦代遗存中华文明的历史坐标由此向西延伸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认定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
9月9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牧民在转场途中(无人机照片)。近日,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牧民开始秋冬季转场。在都兰县热水乡,牧民们...
初秋的隆宝滩湿地,白云低垂、草原如毯,几只黑颈鹤振翅而起。湿地中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庆民正手持取土器,蹲在地上仔细观察土壤状况。隆宝滩地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8月28日拍摄的海西州那达慕开幕式上的马群方阵。8月28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九届那达慕大会在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阿拉尔草原开幕。本届那达慕将持续至8月30日,包含赛马、搏克、...
近日,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出现降雨天气。大雨过后,山间水汽蒸腾弥漫,云絮轻盈舞动。一望无际的云雾铺满山间,如烟似海,雄浑壮美,群山云海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这是8月21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拍摄的江西林场(无人机照片)。  初秋的玉树,风光旖旎,气象磅礴。山河的层次在此交织,于天地间铺开一幅雄浑壮丽的高原...
近日,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出现降雨天气。大雨过后,山间水汽蒸腾弥漫,云絮轻盈舞动。一望无际的云雾铺满山间,如烟似海,雄浑壮美,群山云海交相辉映,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