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人们来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悼念杨振宁。  为缅怀杨振宁,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设立缅怀室,接受校内师生及社会相关人士吊唁。  著名物理学家、...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后服务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全面覆盖,成为十四五期间教育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解决三点半难题的钥匙,更成为了孩子们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的新课堂。 &emsp...
1955年的上海梧桐在黄浦江畔茁壮成长新中国百业待兴的春天这一年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陕西西安  这是10月11日在交大西迁博物馆拍摄的1955年刊登的以交大西安新校址开工建设为主...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题:聚变能研发进入新阶段,人造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新华社记者宋晨、李力可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
10月19、20日黎明前,化身为启明星的金星将与一弯残月在东方低空近距离相伴,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各地公众裸眼就能欣赏到这幕浪漫的星月童话。2025年7月27日,在黑龙江富锦拍摄的启明星...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题:冰上攻坚战——北极27个冰基浮标布放记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最后一个冰基浮标布放完毕,全体作业人员准备撤离回船。9月3日12时45分,北冰洋中央区,中国...
  10月15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城东幼儿园,小朋友在体验采收花生。  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多地学校开展爱粮惜粮教育活动。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手拉手共...
  这是10月16日拍摄的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校园。  10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迎来建校120周年,学校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
一个舞台,一群同行,一路奔赴。十六年,我们始终在场。自2010年启幕至今,新华网教育论坛已走过十六个春秋。十六年来,它扎根教育领域,聚焦行业前沿与发展痛点,汇聚教育工作者、研究者...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但是,当进入冰上作业时,队员无不从盼熊来转为怕熊来。因为熊的出现,不仅影响冰上作业,而且威胁到队员的人身安...
 
	
10月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新华社酒泉10...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国产大飞机C919、嫦娥六号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相继问世,杭州六小龙等一批创新城市与科技企业屡屡出圈。从卡脖子到掰手腕,中国科技创新如何成为神秘的东...
新华社郑州10月11日电(记者刘金辉)赛场内,观众吃着桶子鸡看比赛,洛阳美女们穿着汉服疯狂喊加油;赛场外,开封酱鸭、烤花生香气扑鼻,剪纸、汴绣、布老虎让人纷纷扫码光顾…… &em...
10月11日10时2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搭载的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根据《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其中,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北京五四大街上,矗立着一座百年建筑,它因曾是北京大学校舍和红砖红瓦的外观而得名北大红楼,更因其承载的红色历史而被人敬仰。我们一起走进北大红楼,聆听觉...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感受科技魅力 激发科学梦想——高校科技展馆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科学精神  新华社记者许祖华、杨思琪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探索航天科技的奥秘,在西北...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题:从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现——北冰洋生态海底着陆器惊险回收记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布放和回收生态海底着陆器(Lander),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重头戏。考察队...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刘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题:以科学之光育人 以报国之志扬帆  新华社记者邵美琦、谢樱、郭翔华夏大地,从北到南,一代代科学家无私奉献、砥砺前行,以科技创新点亮民族复兴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