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家学者 > 正文
新华访谈 | 生命守门人— 专访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书记、重症医学专家周建新
来源:新华网 2025-08-19 21:27

 
1:36
/17:29
 
 
 
 
 
 
 

很多人对医院并不陌生,却很少和ICU打交道,甚至会闻之色变。

进入ICU那扇厚重的自动门,这里也许是距离死神最近的地方,监护仪的滴答声与呼吸机的节奏交织;时间在这里被分割成精确到秒的计量单位。

但这里,也是生命最顽强的战场,每个人都在为拯救生命与死神赛跑,这其中,ICU医护人员便是与死神“抢人”的生命守门人。

周建新,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书记,也是一名重症医学专家。30多年来,他一次次救下濒临死亡的重症患者,也曾多次在公共安全事件救治中承担重任……

今天,让我们走近周建新教授,一起聆听他和重症医学的故事。

 

与重症医学“是机缘巧合,也是命中注定”

1990年,大学毕业的周建新被分到复兴医院外科,新医生科室轮转的第二站便是ICU。当时很多医院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ICU病房,走进复兴医院的ICU病房,他大开眼界,这里“有6张床,里边的设备也非常好,流程也做得已经比较规矩”。作为一位年轻医生,“在ICU里实际操作的机会比在外科要多得多。”于是,在结束两年轮转选科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症医学科,“这一干,就是30多年时间。”

因为这里患者的特殊性,重症医学科医生的工作往往伴随着高强度、高压力,甚至可以说是高风险。

在ICU里,“最重要的是要把病人的生命支持住,让他能够有时间去接受专科治疗。”因此,这里的医护人员需要“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因为病人的病情等不及。”

在ICU里,医生护士的心要细,尽量少犯错误,因为“太粗心了,有时候可能会遗漏掉很多重要的症状和体征。”即便是这样,周建新的从医生涯中也遇到过不少“意料之外”。

有一次,一个病人术后次日被评估为:呼吸平稳、神志清醒、可配合咳嗽,可视为常规病例,于是判定可以拔管。但拔管不久后,病人就出现了血氧骤降,跌破80%后呼吸骤停。当时作为ICU主任的周建新立刻带着医护人员紧急处置,最后虽然成功抢救了病人的生命,但这件事过后,他马上带领团队进行复盘,“为什么会这样?带着管子的时候这病人挺好的,没问题,为什么拔了管子就不行了?”

从医30多年来,从一名普通重症医学科医生,到重症医学科主任,再到医院的负责人,周建新始终没有离开过一线。他把很多重症病人从“鬼门关”拉回来,却少能记住成功的案例,记忆犹新的都是那些惊心动魄的抢救瞬间,因为这些案例让他“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再遇着类似的情况就会更有经验、更加小心。

“任何一个治疗措施,都会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谈起ICU的工作,周建新说,还是颇具挑战性的,尤其是成为ICU主任以后,到底选择哪个治疗方案是对病人最好,“决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面对未知“没怕过”,但会有遗憾

作为临床经验丰富的重症医学专家,周建新曾参加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2020年新冠疫情等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每一次面对重大灾难和公共安全事件的严峻考验,周建新始终带领团队坚守在最前线,为患者筑起了一道道生命防线。

“累吗?”他坦言,“累,并快乐着。”30多年来,每天平均工作12个小时是常事儿。抢救任务繁重时,他们甚至没有办法好好躺在床上,“累了就躺在地上睡一会儿,休息一下。”但是他的快乐也是常人所无法体会,“当很重的病人来送到你手里去管理,通过治疗,他的病情越来越平稳,最后能够康复、出院,其实是一个非常欣喜的事情。”

“怕吗?”他很淡然,“怕,倒真的没怕过”“当医生就要治病,当然也要救人。”但是医学没有百分百的对和百分百的错,“都是各有利弊的去做选择。”也正因此,周建新有时候不得不面临更多艰难抉择。

在汶川地震救援现场,地震伤员能够存活下来的最大问题是碾压伤,牵扯到最多的是截肢还是保肢。如果保肢,其中的坏死物质,包括有些伤口感染就会不停地往血液里走,就会造成呼吸不平稳、循环不平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肾脏,甚至会造成肾功能衰竭。但是,如果盲目截肢的话,他们后面的生活要怎么办?“他们好多还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所以,汶川地震救援时,周建新与外科、骨科医生每天都会讨论“到底要不要截肢”,其中有些“不得不做的选择”也成为周建新至今无法释怀的遗憾。

医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医德高尚”

在ICU工作30多年,每天与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打交道,周建新并不避讳说起“死亡”这个话题。

他说:医生不只是技术,更多的应该是人文关怀,ICU的医生更应该懂得尊重生命。“一方面,我们要好好治疗,让患者康复;另一方面,当你真的判断回力无天的情况下,能够跟患者和家属充分交流。”在他看来,“要把病人当成自己家里人,如果是自己的家里人,你会为他做出一个什么样的选择。”

如今,作为医院管理者的周建新,培养了更多年轻医生。在他看来,“能考上医学院的学生,智力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其中几个基本素质是必备的。

“医德高尚”是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因为无论诊断还是治疗,不是说一定就是对的,他总要去权衡利弊。”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医德高尚是基础。

医生还要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特别是在ICU工作,“一个人是干不了活的,他需要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配合,还有和其他专科医师的配合。”

除此以外,医生还要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诊疗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如果半年不去看文献、不去跟踪最新进展的话,就有可能落伍了。”

这些年,随着重症医学科不断建设和发展,“ICU的死亡率、特定综合征的ICU死亡率在逐年下降,救治成功率在明显提升。”周建新有幸亲身参与其中。如今,作为医院的掌舵者,面向未来,周建新还有很多期待,“希望世纪坛医院有很鲜明的专科特色、有很强的综合实力、有能为广大患者和群众提供暖的医疗健康服务的能力,获得更好的高质量发展。”

 

策划:车玉明

统筹:李晓云 李由

记者:关心

导演:刘庆生

编导:林媚 徐可

视频制作:刘厦

导播:赵祎鑫

摄像:赵鹏 陈杰

调音:李园丽

设计:史泽瀚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