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省直辖市 > 云南 > 正文
【探秘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Vlog】“短鼻家族”去哪儿了?
来源:新华网 2025-08-11 17:06

  

每当夕阳为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镀上一层金边,折断树枝的脆响、泥土翻动的窸窣声、低沉的象鸣在暮色中交织,野生亚洲象的“夜生活”开始了。在这里,有的野象家族已经有了名字,而有的家族还披着神秘的面纱,但有一个名字格外响亮,那便是“短鼻家族”。

  北上南归途中的象群(资料图)。新华网发(陈胜瑶 摄)

  行踪成谜 是“社牛”还是“社恐”?

其实在北上南归的时候,“短鼻家族”就是一个组合体,来自不同象群的年轻大象一同踏上了这趟旅程。南归后,它们于2021年10月末被监测到进入原栖息地西双版纳,随后便分为以“短鼻”为代表的“短鼻家族”,以及以“花鼻子”为代表的“花花家族”,但是它们偶尔还是会聚在一起。

  回到西双版纳后与其他象群一起活动的“短鼻家族”(资料图)。新华网发(周晨浩 摄)

那么它们的“社恐”属性又要从何说起呢?据介绍,从近几年的监测情况来看,“短鼻家族”更喜欢在森林中活动,“相较于其他象群可能还是比较‘腼腆’,不像去过大城市的象。”周晨浩打趣地说,有时候它们距离监测点很近,但由于在密林中,很难观测到,晚上通过热成像也许能看到。与其他象群一起活动时,反而成为了观测它们的最佳时机,因为它们可能会跟随其他象群走到森林周边。但大象数量太多的时候,监测员也要长时间观察才能确定是“短鼻家族”。

在监测手段还没有那么先进时,工作人员对“短鼻家族”的监测更多依赖于野象谷地理位置的优势,通过长期监测判断它们的活动路线。随着监测手段的迭代更新,近年来,可以判断“短鼻家族”每年12月底到次年3月初在野象谷附近活动,随后便开始往大渡岗乡的方向走,有时跟着其他象群一起活动,勐养镇、大渡岗乡、景讷乡等区域都有它们的活动轨迹,偶尔还会去到普文镇,“它们更多时候还是喜欢通过森林中的通道进行迁徙。”周晨浩介绍。

  “短鼻家族”在野象谷活动(资料图)。新华网发(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曾经“调皮、叛逆”是许多工作人员对“短鼻”的评价,但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它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沉稳。周晨浩回忆,因为象群中有多头幼象,只有看到小象跟在“短鼻”身边,才能确定谁是它的孩子,而他们也拍到过“短鼻”带着自己孩子的温馨画面,这些画面对关注“短鼻家族”的人来说也是一份温暖的回应。

北上南归后,有人关心着“短鼻家族”的新动向,也有人担心它们是否还有往外走的趋势,但实际上它们似乎更喜欢、更享受在森林中怡然自得的状态。“也许是去过了大城市,反而更向往诗和远方。”周晨浩这样评价“短鼻家族”如今的生活,毕竟就连监测员都很难通过无人机或肉眼直接观测到它们。

  北上南归途中的象群(资料图)。新华网发(陈胜瑶 摄)

近几日,“短鼻家族”在大渡岗乡大荒坝村委会东风村民小组附近活动,依然更多时候在森林中。即便如今的“短鼻家族”越来越神秘,但这趟北上南归之旅还是让更多人关注到云南大象这一群体,也间接推动了云南的亚洲象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我们的无人机设备越来越好,相机也越来越好,让我们能够更加安全地开展监测工作。”在周晨浩看来,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以及随着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的推进,人象将更加平安、和谐。(完)  

策划:李霞

执行:柴静 徐华陵

指导单位

支持单位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p style="margin: 0px 0px 20px; padding: 0px; text-align: center; overflow-wrap: break-word;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