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盒胶片
便进入了时光长廊
2025年10月1日
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80周年
80年来
长影累计创作、拍摄、译制
各类影片3500多部
塑造出一大批光彩照人
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
向全国输送了2000多名优秀的电影人才
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
8月7日,游客在长影旧址博物馆参观。
80年来
长影历经风雨洗礼
走过峥嵘岁月
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事业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走到如今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从1947年到1949年
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
开创了人民电影多片种的多个第一:
第一部多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
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
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
第一部翻版片(译制片)《普通一兵》
第一部长故事片《桥》
1950年
中国电影代表团首次出国参加
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中华女儿》
荣获争取自由斗争奖
成为新中国首部在国际影坛获奖的影片
1951年
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
电影《白毛女》上映
成为新中国第一部
反映贫苦农民翻身求解放的故事片
影片伴随新生的人民政权
火遍大江南北、享誉海外
人民电影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电影演员田华
因饰演片中女主角喜儿被人们熟悉
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电影演员
8月23日,“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田华——电影艺术人生”展览。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上甘岭》《英雄儿女》
《祖国的花朵》《冰山上的来客》等经典影片
更是成为一代代人的共同视觉记忆
《上甘岭》电影片段
电影《上甘岭》剧照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
电影《祖国的花朵》剧照
1955年
东北电影制片厂改名为
长春电影制片厂
回望长影的艺术长廊
银幕英雄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从杨靖宇、赵一曼、王成
董存瑞、李玉梅等革命烈士、战斗英雄
到知识分子典型蒋筑英
全国优秀公安局长任长霞
人民教育家黄大年等
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楷模
再到身边的普通人
《信义兄弟》《索道医生》
《老阿姨》《守边人》等影片
都是源自真实生活
以平凡展示伟大
传递着正能量
长影持续落实
“作品立影、产业助影、人才兴影、
技术强影、开放办影、党建管影”的
“六大办影理念”
创作生产更多高质量影视作品
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探索发展电影新质生产力
为电影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9月18日,在位于吉林长春的长影电影院,观众从电影《731》海报前走过。
80年来
长影记录的不仅是故事
更是民族复兴之路上的悲欢与荣光
8月7日,游客在长影旧址博物馆参观。
从无声到有声
从黑白到彩色
从传统的叙事框架到不断突破的艺术创新
中国电影人不断探索电影艺术的深度
银幕上鲜活的面孔
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缩影
是时代脉搏最真切的回响
20世纪50年代时期的长影厂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8月7日,游客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参观。
扎根生活沃土
讴歌时代精神
抒发人民心声
长影,一直在路上
记者:张楠、赵丹丹
编辑:方欣、张铖、程婷婷、徐嘉懿
新华社摄影部 新华社吉林分社联合制作
资料照片、视频来源: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