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影像策划 > 正文
镜观·回响|推动绿色发展 上合组织在行动
来源:新华网 2025-08-26 23:00

当今世界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上合”框架下

习近平主席持续推动各方

加强绿色发展合作交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能源转型

是“上合”框架下

各国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

来自中国的先进清洁能源技术

带动众多发展中国家

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2025年8月,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尼泊尔上马相迪A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0亿千瓦时。该项目主体工程于2013年初开工建设,2017年投入商业运营以来,持续向当地电力市场输出清洁电力,有效缓解当地旱季电力紧张。这是2025年8月8日拍摄的上马相迪A水电站大坝。

2025年6月4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师生在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水利枢纽工程模拟演示实验室学习水电站知识。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等联合建设,聚焦培养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领域人才。

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布卡区,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乌兹别克斯坦布卡263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在稳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发电可超过57万兆瓦时,助力乌能源结构转型,迈向绿色低碳发展。这是2025年5月11日拍摄的该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

2025年初,由中企承建的土耳其图兹湖地下天然气储库扩建项目核心工程完成机械竣工,向着建成投产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该项目地处安纳托利亚高原,建成后将大幅提高土耳其天然气运储能力,缓解当地能源紧张局面,保障土耳其清洁能源供应与能源安全。这是2025年2月12日拍摄的项目现场。

2024年6月25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谢列克风电场拍摄的风机。谢列克风电项目总装机60兆瓦,于2019年6月27日开工,2022年7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是中国电建集团在中亚地区投资的首个新能源项目,也是中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

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工程正式投产通气。截至2025年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量突破900亿立方米,为沿线经济利用清洁能源、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支撑。这是2019年11月19日在黑龙江黑河拍摄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场区。

中国华电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项目位于距离柬首都金边350公里的戈公省豆蔻山深处,于2010年开工建设,2013年9月首台机组投产。十多年来,电站把河水奔腾的能量转化为数十亿度电力,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2019年8月14日拍摄的额勒赛水电站大坝。

  这是2017年4月10日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附近拍摄的一处光伏电站。中国企业为该电站提供了部分太阳能面板组件和全套的自动日照追踪支架系统。

 

绿色建筑、绿色生产、绿色出行

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中国案例

在上合组织国家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共建清洁美丽的和谐世界

贡献“上合力量”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街道上(拼版照片,2025年5月拍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出现在上合组织国家的街头,在推动低碳出行的同时,也通过进出口贸易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

埃及首都开罗以东50公里处的大漠之中,一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这就是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商务区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埃参建单位共同努力,借鉴中国成熟方案,通过加强公共交通规划、采用节能建筑技术、降低建设资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一系列措施,打造“绿色项目”,也为埃及的绿色科技创新、绿色产业升级提供借鉴。这是2024年9月18日,来自中国的机电工程团队在项目建设现场。

2023年3月3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这是来自俄罗斯的两位研发技术人员在展会会场与国内一家电动车部件生产企业洽谈。

  2023年10月26日,市民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乘坐新能源客车。在塔什干街头,来自中国的新能源客车随处可见。

 

低碳种植、生态修复、荒漠治理……

来自中国的成功经验

被上合组织多国学习借鉴

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改善了生态环境

带动了民众致富

2025年8月,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科威特环境修复计划油湖原油回收项目,在科威特完成首套设备运行测试,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是2025年8月20日,工作人员在项目现场工作。

这是2024年10月26日在陕西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拍摄的蔬菜无土栽培智慧温室。2019年,中国在杨凌设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截至2024年10月,基地已开展农业技术援外培训、专项培训等120余期,为上合组织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培训农业官员、技术人员2400多名,组织300多名官员参加减贫专项培训,4.2万人次在线学习。

在巴基斯坦瓜达尔,一名园丁走在中巴友谊林内(2024年9月15日摄)。瓜达尔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支柱项目之一,这里气候干燥炎热,地表植被少,土壤盐渍化、沙漠化严重。2013年,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开始对瓜达尔港进行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在内的全方位升级改造。截至2024年10月,当地已累计种植适合热带干旱地区的植物4000余株,营造了美丽的景观,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来中国的先进种植技术,带动当地民众增收。

2024年7月28日,棉农乌兹别科夫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查看棉花种植情况。中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3500亩,于2021年设立,同年10月正式揭牌投运。在种植多种作物的同时,示范园还推广了节水灌溉等技术,带动当地农业水平稳步提升。

乌兰巴托中央污水处理厂是中蒙两国在民生领域重要的合作项目,建成后将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这是2023年9月13日在乌兰巴托拍摄的项目建设现场。

2023年9月11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拍摄的一处植物种质资源苗圃(无人机照片)。阿斯塔纳素有“冷都”“风都”之称,每到冬天寒风刺骨。多年来,哈萨克斯坦致力于在这座城市周围建设规模宏大的首都圈生态屏障。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当地机构开展的合作项目,为这一努力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动能。

  2024年7月8日以“携手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在山东省青岛市开幕。这是开幕式现场。

  摄影:李学仁 李涛 庞兴雷 李紫恒 赵子硕 白雪骐 李任滋 孙凡越 邹竞一 范长国 邹淑华 王健民 隋先凯 易爱军 刘磊 王建威 尹炣 阿斯钢

  编辑:毕晓洋 张曼怡 许睿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