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影像策划 > 正文
抗战影像记忆丨从北大营的陷落到卢沟桥的枪声
来源:新华网 2025-07-07 19:07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1936年12月9日,面对前来劝阻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数千名向蒋请愿、要求抗日的西安爱国学生齐声唱起《松花江上》。

张学良将军热泪盈眶地表示:“一个礼拜以内,我用行动回答大家!”

三天以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这是西安各界人民示威游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之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数月,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焚烧北大营。

  1931年9月19日,“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1931年9月19日,日本侵略军装甲部队侵入沈阳市。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悲壮的歌词,唱尽了九一八事变后国土沦丧的屈辱与哀伤。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下,东北各地生灵涂炭。民族存亡系于一旦,国民党政府仍然奉行“不抵抗政策”,坚持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激起了广大爱国民众的强烈反对。

  排队等待施粥的沈阳贫民。日本占领时期的东北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

  南京市民举行抗日救亡大会,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全国一致对外。

轻而易举占领东北,致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不断膨胀,加快了蚕食中国的脚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军事演习”之名,在卢沟桥附近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方的拒绝。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面对日军的突然攻击,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这是日军空中拍摄的卢沟桥及宛平县城图(右斜上方为永定河)。

  这是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卢沟桥事变”侵华日军战地照片。

  宛平城墙被日军炮击后的弹洞。

  日本侵略军向卢沟桥发动攻击后,驻守在宛平城的中国军队紧急赴战。

  守卫卢沟桥的中国守军。

  守卫卢沟桥的中国守军。

卢沟桥畔的枪声,唤起了一个民族的彻底觉醒,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

浩浩中华史,泱泱五千年。漫长的历史,悠久的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从“九一八”到“七七”,从北大营到卢沟桥,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不可摧的勇气,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不屈斗争,战胜了侵略者,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主笔:刘金海

  编辑:张铖、方欣

  视觉:胡秋思

  图片:中国照片档案馆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