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运返乡的大军中,孔令建夫妇是不那么起眼而又比较特殊的两位。今年49岁的孔令建是货车司机,开货车已经20多年,妻子王艳青从2016年开始跟车跑货,算起来也有9年多了。
我们问:“春节前能不能去跟车采访?”他欣然应允:“来,我们还在老地方!”
一开始孔大哥的计划是在返乡之前的几天里,再找一些往返杭州和武汉周边的长途运单。这是他们平时一直跑的路线,货物和路线都很熟悉。但由于春节临近,工厂提前放假,长途运单并不好找,他们只好找一些杭州周边的短途运单,想在回家前再多挣点钱。
1月13日上午9点多,我们跟着孔大哥到杭州市余杭区一家企业装货。这次货物比较规整,叉车将货物一件件码放到车斗里,王大姐爬上爬下指挥叉车码放货物,最后用绑带将货物捆扎牢固。
装好货物已是正午,孔大哥将车开出厂区就准备去送货地点了。“不先吃个午饭吗?”“不吃了,我们先去送货,等卸完再吃吧。”下午到了送货的地方,又排队差不多2小时才开始卸货。卸完货已经是晚上。
1月16日晚,孔令建和妻子王艳青在车上吃自己做的晚饭,孔令建边吃饭边刷单找活。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春节越来越近,一起跑车的几个老乡都回家了,孔大哥也归乡心切。1月17日,他终于抢到一个送货到家附近的订单。次日,他们夫妻俩去装了一天的货,傍晚就归心似箭地踏上了回家路。从杭州到河北沧州献县本斋回族乡中营村,全程约1200公里。
于是,我们决定提前回到北京,然后驾驶自己的车迎着他们走。
在路途中,我们见证了夫妇俩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支持。孔大哥负责找单开车,而检查车辆安全、装卸货物、捆扎绑带雨披以及照顾生活起居等繁琐的工作都是王大姐在操持。他们时而交谈,时而沉默,但始终保持着对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除了记录夫妇俩的驾驶生活,我们还关注了他们的家庭。由于长期跟拍彼此都很熟悉,在很多时候我们好像并不是记者,而是他们夫妇的朋友。孔大哥与我们说话都是叫兄弟,称呼王大姐为“你嫂子”。一路上我们与他们聊家常,了解他们三个孩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
1月21日,孔令建和妻子、父母以及小女儿一起吃饭。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你们打算再跑多少年?”“到跑不动为止。”孔大哥说。年后夫妇俩又将奔赴异乡,开始新一年的卡车生活。“希望所有人都平平安安,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