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看大戏”
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春节戏曲演出
演出现场经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1962年,山东郯城马头公社文化站业余剧团的演员,排演地方戏曲淮调《夸公社》,准备在春节期间演出。新华社记者 李汉孝 摄
1994年春节期间,福建莆田多个专业剧团和民间剧组巡回在乡村集镇演出。新华社记者 张生贵 摄
1994年春节前夕,广州越秀区业余戏曲剧团在表演粤剧。新华社记者 张肄文 摄
1996年春节前,四川彭州市的村民在观看川剧艺人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 摄
1997年春节期间,宁夏固原县一社火队在集市上表演秦腔折子戏。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摄
2024年2月4日,演员在银川市为戏迷表演秦腔剧目《大升官》。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戏曲形成了数百种剧目
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
京剧
其影响力遍布全国
豫剧
极具河南地方特色
2005年2月16日,平顶山豫剧团的演员们在河南开封演出。新华社发(李俊生 摄)
2024年2月12日,市民在河南郑州高新区庙会观看豫剧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越剧长于抒情
声音优美动听
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黄梅戏
以明快抒情见长
表演质朴细致
评剧
具有关怀现实的基因
戏曲文艺演出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观看戏曲演出
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2006年春节期间,河南省沁阳市一文体活动中心中的豫剧演员们在登台表演前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杨帆 摄
2007年春节期间,安徽芜湖新新庐剧团的演员演出前在后台化装。新华社发(徐振华 摄)
仿佛带着时光的韵味
节日气息扑面而来
如今
人们通过网络
然而
依旧难以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