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影像策划 > 正文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2024,镜头中的那些故事
来源:新华网 2025-01-25 06:42
  编者按:

  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2024年,新华社记者继续深入践行“四力”,从来自瑙鲁的现场报道到巴以冲突的前线直击;从雄安新区的“拔节生长”到大运河的十年蝶变;从用镜头定格“嫦娥六号”的回家瞬间到用照片记录“中国天眼”的成长历程;从云南镇雄山体滑坡灾害到四川雅江山火救援见闻;从青春之光闪耀冬青奥舞台到“中国红”绽放巴黎奥运会赛场;从悬崖间凿出的绝壁天渠到沙漠里植出的成荫绿洲;从行走山乡的“健康守门人”到大山深处的教育坚守者……

  “摄影记者首先是记者。”入行五年来,前辈的这句话时常在按下快门前提醒着我,用照片讲述故事。

  “春运母亲”的幸福生活

  出门买上荞麦和蔬菜,又捉了只跑山黑鸡,拿出腌好的腊肉,巴木玉布木忙活许久,端上彝家的丰盛菜品,和我们共话这些年来生活的变化和新年愿望。

  “新农人”积极投身广袤农田

  这些“新农人”与我的年龄相仿,跟着他们采访的那几天,我也在插秧机、旋耕拖拉机、植保无人机、智能育秧机这些现代化农机设备中来回穿梭。几次采访下来,我对于他们回到土地的选择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4年4月3日,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天府粮仓数智水稻示范基地,罗凯在循环式育秧机上查看水稻秧苗长势。1999年出生的罗凯是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里最年轻的农机手。他虽然年纪小,但已经是一名农田里的“老把式”,是操作循环式育秧机等智能化农机具的能手。

  2024年3月2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隆兴镇,王李锐在操作无人机进行冬小麦田间病虫害防治。25岁的王李锐是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一名农机手。凭借爱钻研的劲儿,王李锐熟练掌握了驾驶各种现代化农机设备及无人机植保等技能。曾经在外打工的他2022年主动选择回到村里全职从事农业生产,成为了一名“农机潮人”。

  2024年7月20日凌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因暴雨突发山洪灾害。得知消息后,我和同事迅速赶往现场。

  人群中,我突然发现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卷着裤腿,黑色短袖上挂着汗渍。他背着一位老人,老人的鞋上沾满了泥土,双手绕在小伙子的脖子下方,小伙子的双臂也紧紧固定着老人的双腿,走在摇晃的钢桥上。

  2024年7月21日,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救援人员在转移受灾群众。

  一家四代守护“金色精灵”

  唐玉林一家四代都守护着这片青山和这里的川金丝猴。

  2024年10月11日,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玉林(右)向侄子唐小刚介绍川金丝猴的生活习性。

  “猴子在树上吃树叶,我在树下吃饼干,我们就这样慢慢建立了信任,川金丝猴能在太平沟好好生存,对我来说就是最光荣的事情。”

  这是2024年10月11日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拍摄的川金丝猴。

  一只川金丝猴凑近到唐玉林身边,下意识地伸出小指,唐玉林也习以为常地伸出手,与它亲密互动。我立即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一温馨时刻。

  2024年10月11日,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玉林与川金丝猴互动。

  温柔的眼神,轻轻地触碰,仿佛一条绵延的暖流,无声地润泽万物。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3359170111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