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是我国最大的无核荔枝产区。6月末,当记者赶到时,最后一批鲜果正在装箱。30多摄氏度的高温叠加90%多的湿度,让采摘下来的荔枝极容易变质,因此工人们丝毫不敢懈怠。卸货、包装、冷藏、发货,环环紧扣。
荔枝好吃,但是它的保质期非常短,只有2—3天的时间,民间一直有“一日无色、二日无香、三日无味”的说法。目前,主流的保鲜方式是泡沫箱加上冰袋,这么做虽然解决了保鲜的问题,但是又带来了两个新的问题,一是成本增加,另外一个是后续的环保问题。那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有,答案就是新款的丰调箱,它可以在无冰块的情况下保持新鲜度。它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
顺丰集团包装创新实验室负责人路鹏:“水果呼吸有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呼吸可能会变强,我们在薄膜里边设置了很多微孔,让一定的气体成分透过,让一定的气体成分不透过,这样可以实现里边的水果处于适合它保鲜的低氧环境,也就是我们说的气调保鲜技术。”
泡沫箱、冰袋、胶带通常为一次性用品,随意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据估算,我国每年消耗塑料废弃物高达180万吨,因此必须加快包装的绿色化转型。这种使用了新技术的保鲜箱,虽然今年刚开始在海南、广东等地小规模试点,但是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出来。
海南陆侨农旅集团副总经理方忠:“人工成本大概能够节省30%,物料成本大概能够节省20%,运输费用节省10%左右。”
根据新修订的《快递暂行条例》,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生产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快递包装。这款保鲜箱,正是在绿色化快递包装方面迈出的一步。
路鹏:“它比传统泡沫箱的体积减少了大概80%,在包装好之后,它的体积也减少了40%左右,减少了大量的白色垃圾。另外它在废弃之后,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目前,我们订购大概六七万套,分布在不同的产区。”
海南风光旖旎,到处充满椰风海韵。为了保护这优美的环境,海南自2020年12月1日起实施“禁塑令”,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地方立法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省份。一家快递企业在海南的所有营业网点,投入使用绿色包装材料也有四五年了。
路鹏:“全生物降解胶纸可以实现生物分解,传统的不能分解。根据国标要求,它可以生物分解率达到90%,从2021年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如果从全网角度的话,大概已经使用了一亿多个。我们今年开发了含有30%再生材料的袋子,每使用一个可以减少10克的碳排放,目前,我们在全网大概使用了接近一亿个再生材料(袋子)。”
可以相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材料,实现包装的绿色化。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绿色化包装对环境更为友好,但目前成本仍然较高,需要尽快找到突破点。
路鹏:“目前,可能我们面临比较大的压力还是它的成本问题,因为它的成本大概是传统胶袋的2到3倍,随着它工艺包括生产量的扩大,目前是下降的趋势。”
包装除了要“绿色化”以外,还要“可循环”。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回收链条过长、清洁维护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循环箱日均使用占比不足1%,实际循环次数仅为设计标准的60%,因此存在巨大的挖掘潜力。中国邮政正在推动循环箱的试点工作。在海口,他们每天都会将车牌、身份证等重要物品用可循环包装箱从制作单位取走,打包送往车管所、派出所等接收单位。
在中国邮政的另外一个试点城市徐州,用循环包装箱寄送车牌的业务已经落地到个人。一个车牌配一个包装箱,工作人员现场回收,实现闭环管理。中国邮政不仅在重要证件上实现了包装箱的可循环利用,还将适用范畴推广到一些普通业务上,比如寄送中药,目前月均邮件量超过5000件。
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50亿件,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让快递包装“瘦下去”“绿起来”已迫在眉睫。目前,在末端回收上,主流电商及物流平台正致力于建立覆盖全国的快递包装回收网络,在经营网点、社区、学校、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回收点,并通过给予消费者积分、优惠等奖励方式提高包装回收率与循环利用率。
除了“绿色化”与“可循环”这两条发展路径以外,《快递暂行条例》还要求包装的“减量化”,降低包装材料的使用总量。位于北京的一个大型物流中心,每年有超过10亿件的包裹从这里发出。
京东物流绿色包装实验室工程师郭润:“正是因为我们的量很大,所以需要从每个细节上去进行减量。包括从整个包材的设计,以及大数据算法,都是为了从全链条实现减量。”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快递包装废弃物总量将近2000万吨,导致生态压力持续攀升,因此减量化势在必行。减量,就是紧扣每一个细节。比如,为数万种大小不同的商品找到最匹配的包装箱,就是工程师们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工程师们不仅通过算法来寻找最匹配的包装箱,而且为了减少纸张的使用,他们还重新解构了包装材料。
京东物流设备规划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常用的三号纸箱为例,以前用的和现在用的能差到25%。这家企业通过用材的结构设计进行减量,重新设计了30款,纸箱一年用量11亿件,减少用纸量1.2万吨,一年企业内部降本1亿元。
仅仅通过重新设计,就能有如此明显的效果,可见挖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根据《快递暂行条例》,国家鼓励推动企业优化包装设计和流程,减少包装物使用量。此外,还明确快递企业与商品生产、电子商务企业协同发展,推广商品原装直发模式,减少包装层级和材料浪费。
随着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近年来快递业减量化连年攀升。截至2024年底,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5%,智能装箱技术让包装耗材减量达到20%,中转环节循环包装实现全覆盖。
循环围板箱代替一次性木包装。上线包材智能推荐功能,减量约20%。上线“绿色公益账户”,构建绿色数字生态。在浙江,去年全省实现旧纸箱重复利用超9200万个。
让快递包装“瘦下去”“绿起来”,本质上是一场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变革,因此全链条共同发力是实现标本兼治的关键。政府通过立法和制度约束引导企业,企业则应加大技术创新和投入,踏踏实实做好方案的落地,消费者也应积极参与包装回收和循环利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全链条的闭环。快递业逐“绿”而行,我们的生活也会有更多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