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题:“药食同源”茶饮市场调查
夏日高温来临,饮料市场迎来消费旺季。
今年“618”年中购物节期间,北京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618’商超吃喝调研问卷”结果显示,有49%的消费者青睐购买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等“中式养生水”。“药食同源”概念受到关注。
什么是药食同源茶饮?市场表现如何?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式养生水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药食同源茶饮市场规模达到了4.5亿元,预计2028年将超过百亿元。
药食同源物质,是指红豆、薏米、桂圆、黄芪、枸杞等食材,既是传统食材,又具备一定药用价值。这些食药物质被应用到饮料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食药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为规范食药物质目录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食药物质目录管理规定》,明确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结合辖区实际,动议提出增补修订食药物质目录的申请,同时应按相关要求组织安全性资料,与申请一并提交。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申请后组织审查,对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纳入目录。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丰台区、海淀区的多家超市和便利店。走访发现,在丰台区某物美超市,药食同源茶饮被摆放在货架显眼位置,而在海淀区的京东七鲜超市则占据了一整个货架的位置。
6月24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的一家京东七鲜超市饮料售卖货架上摆放了多种药食同源饮品。 新华网钱琪莹 摄
凯度消费者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饮料行业的新增长来自于工艺革新、成分加码和中式养生多个维度。药食同源茶饮品类正在成为无糖茶之后的新热点,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82%。
2023年2月元气森林正式推出“自在水”系列,接着康师傅、露露等饮料品牌也纷纷跟进布局。康师傅推出决明子大麦饮、枸杞菊花茶,露露则推出枸杞桑葚饮、陈皮乌梅饮等。
今年,三得利推出新品牌“三得利焕方”,并带来五红饮、玫瑰黄芪饮。元气森林再度推出新口味陈皮山楂水。零食品牌来伊份跨界入局养生水市场,目前已推出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两款产品。
市场潜力也吸引了资本关注。一些品牌已经获得了天使轮融资,融资规模均在千万元级。
当下,年轻群体对养生理念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药食同源茶饮的增长折射出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对健康和“食养”的需求。
元气森林负责人告诉记者,“回归传统食补”是“自在水”产品的出发点。药食同源茶饮能被消费者青睐,除了得益于“食养”理念、配料干净、无多余添加外,工艺上采用了最为原始的“煮”。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相继进入药食同源茶饮赛道,消费者有需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消费者欢迎的无糖茶行业越来越“卷”了。相较之下,药食同源茶饮赛道的选手较少,并且行业发展前景也比较可观。
快消品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无糖茶增速放缓至4.1%,而药食同源茶饮所在的植物饮料类目增速达37.64%,成为增长最快的饮品细分赛道。然而,这个新兴品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市面上养生水产品大多仍围绕红豆、薏米、绿豆等熟知食材进行排列组合,导致产品均大同小异,其中红豆薏米水的重复率最高,市场上已有至少十几家品牌推出了同款。
其次,原材料供应和质量控制成为制约因素。
此外,口感与健康的平衡也是一大难题。
如何在保持良好口感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食材本真风味和营养价值,考验着企业的研发能力。
目前在普通商超中,各大品牌500ml“中式养生水”规格大多在4-9元/瓶。相比之下,无糖茶500ml规格已经下探至2.9元/瓶。
业内人士指出,首先要创新,打破同质化,精准定位细分需求。
在标准建设方面,亟待建立专属的行业标准体系。
广告法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这意味着除了要符合“药食同源”目录以及不能提及疾病治疗功效这两条“铁律”外,对药食同源茶饮来说,目前并没有针对性强的行业管理办法。
专家认为,只有通过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力,才能让药食同源茶饮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真正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李增宁提醒,“中式养生水”的本质是水,它是在喝茶喝汤等传统习俗上的一种创新,并非药品或保健食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根据瓶身上的说明,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养生水。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20px;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丽娟强调,不同体质的人群对药食同源原料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消费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产品,切不可将其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