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西北五省 > 新疆 > 正文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箭指未来:从十环靶心到文化圆心
来源:新华网 2025-10-30 19:05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28日电 题:箭指未来:从十环靶心到文化圆心

  新华社记者胡虎虎、徐宏岩

四年级学生莫斯塔帕·买买提在学校兴趣社团练习射箭将近半年。侧身跨步、推弓勾弦、瞄准靶心,莫斯塔帕的动作一气呵成。“我知道后羿射日的神话,更想亲身体验射箭。”他眉飞色舞地讲述加入社团的原由,“而且,我们还有位‘冠军教练’!”

莫斯塔帕眼里的“冠军教练”吴俊亮,来自有“中国箭乡”美誉的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37岁的吴教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箭术(锡伯族射箭)”的传承人。借着“非遗进校园”的东风,吴俊亮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指导莫斯塔帕等30多名学生。

  在新疆伊宁市第二十五小学,吴俊亮(左一)指导射箭社团学生练习传统弓(10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射以修身,射以观德,正射必中。”吴俊亮为射箭社团制订了详尽的训练计划,“首先是掌握动作要领,接下来会编排礼射演出,让娃娃们保持好奇,在动作练习中感受中华弓箭文化的魅力。”

引弓搭箭,为的是瞄准靶心,却又不止于靶心,还有十环之外的文化天地。这也是吴俊亮结缘射箭21载的真实写照。

21年前,察布查尔射箭运动学校的教练到各乡镇挑选苗子时,吴俊亮正在上初中。教练看中了他“手臂平直、力量大”的特点,招他加入射箭队。

进入射箭运动学校不到一年,吴俊亮就崭露头角。在一次全疆级别的比赛中,他手持现代竞技反曲弓,获得季军。后来,吴俊亮意外胳膊受伤,缺席了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选拔赛,最终遗憾退役。

  这是吴俊亮曾经参赛获得的部分奖牌与奖杯(10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吴俊亮因伤告别专业竞技场,但也跨入了另一个射箭舞台,成为锡伯古城景区的一名射箭教练。他出生长大的村庄就位于锡伯古城,这里向外界集中展示锡伯族的万里西迁和戍边精神,弓箭文化体验区是重要组成部分。

“我常听爷爷提到,古城关帝庙旁就是以前戍边将士们的骑射训练场。”在锡伯古城为游客教学服务的十多年间,吴俊亮又钻研了传统弓,还自学了骑马射箭、速射移动靶。寒来暑往,箭矢飞过,五湖四海的游客沉浸其中,通过吴俊亮“百步穿杨”的表演,体悟弯弓搭箭所承载的忠勇家国情、自强不息的深沉内涵。

  吴俊亮手持弓箭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古城景区城墙上(10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与此同时,各类各级传统弓赛事层出不穷。一度淡出赛场的吴俊亮,又燃起斗志。不同于年少时过于追求正中靶心,年岁渐长,他对射箭的理解更为精进,多了一份从容淡然。风轻云淡间,他引弓而射,向国内外射手展示箭乡风采和历史底蕴。

借着非遗文旅热潮,今年初,吴俊亮在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区开办了一家射箭馆,主推传统弓箭文化。这在该旅游区的20多家非遗店铺中独树一帜。

走进这家300多平方米的射箭馆,位于箭靶背后的“忠孝勇恭”“礼义仁信”等字样格外醒目,墙上张贴着“忠武、明威、镇守大将军”等不同级别的会员称号。除了射箭,吴俊亮团队还提供弓箭维修、皮质箭囊制作、手工盔甲旅拍租用等服务。

  吴俊亮(右一)在射箭馆维修传统弓,吸引周边的小朋友前来围观(10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射箭并不小众,传统弓箭文化也不冷门。”今年国庆中秋小长假,吴俊亮和三位店员从早忙到晚,日均接待顾客数百名。截至目前,他的俱乐部已有60多名会员。其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已年逾古稀,还有在伊宁旅居学习传统弓的上海会员。

吴俊亮说,游客走进店内,选中装备,射出几箭,“英雄梦、侠义心”随之具象化。箭中靶心,顾客满意而归,这片市场也就越来越大。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新讯热线:19909188388 品牌热线:18729176688 总编室: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