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犁州新源县那拉提旅游风景区,新源县人民法院的法官采用巡回法庭形式正在对一起案件进行审理。案件的原被告双方是一对亲兄弟,他们家的草场就在这里,兄弟俩产生纷争也是因为自家草场的经营问题。
因为草场问题兄弟俩甚至还打了起来,这让他们的妈妈非常担心。起诉到法院后,由于他们家距离法院有上百公里,法官就采用巡回法庭形式,把司法服务送到了他们的草场里、毡房旁。经过法官耐心调解,最后兄弟俩达成一致,自家草场两人共同经营,对妈妈也一起赡养。
据了解,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级法院根据当地牧民的草原生活特性,建立马背上的“巡回法庭”。在辖区内国家4A级、5A级景区和偏远地区设立巡回法庭22个,把司法服务送到牧民“家门口”,提供现场调解、现场立案、就地开庭、巡回审判、普法宣传等全链条服务。2025年以来,伊犁州直各人民法庭、巡回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巡回调解12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7492件,调解成功率88.06%。
构筑调解防线 化解多元纠纷
在新疆伊犁州伊宁市人民法院,20年前政法专项编制人员是145人,案件数量是每年5000余件。20年后的今天,在编人员数量没变,但案件量已猛增20年前的7倍。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伊宁是如何破解的?
在伊宁市人民法院巴彦岱人民法庭的“老法官说法”调解室里,已退休16年,有着30多年从业经历的老法官韩林正在对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进行调解。
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伊宁市人民法院首先构建了一张人民调解网络。在所辖的24个乡镇街道组建了673名兼职调解员、137名专职调解员的人民调解队伍,这其中就有58名来自政法机关的退休法官、检察官等专业人员。
人民调解员、退休老法官韩林表示,现在老百姓喜欢庭前调解,庭前调解不收费用,调解以后也产生同样的法律效力,既不掏钱又不费时间,减轻了老百姓的诉讼负担。
近些年,伊宁当地机动车数量大幅增加,案件量也随之攀升。2025年4月,当地成立了“伊路通”道交纠纷调处中心,打造“公安+保险公司+司法调解+巡回法庭”的“一站式”联合处置模式。
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部门在进行事故认定的同时就进行调解。在赔偿方面如果当事双方还有分歧,再到驻场的保险公司处进行赔偿调解,如果还达不成协议,再由法官和其他司法调解人员进行调解。经过这3道程序,最后当事人还不满意真正诉到法院的就非常少了。2024年,全年伊宁法院共受理机动车事故责任案376件,2025年截至目前,法院只受理了2件。
在伊宁当地,“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4道调解防线的构筑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2025年以来,当地各级调解组织化解纠纷8823件,同比上升73%,有效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也极大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诉讼之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