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每日新讯网新讯端 > 正文
一块令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来源:新华网微信公众号 2025-09-02 23:36
沂蒙山并不是某一座山的名字

只因山东境内有沂山、蒙山而得名

它虽然不是真正的“山”

却是一块令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为进一步了解沂蒙山区

新华网“重访抗战地标”

大型行进式融媒体系列报道

摄制组探访了三个地方

 

 
 
 
 
 

1

电影中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

真实原型是她

说到沂蒙山

很多人立刻会想到沂蒙红嫂

想到小说《红嫂》、电影《红嫂》等

红嫂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

我们第一站来到

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

沂蒙红嫂纪念馆

沂蒙红嫂纪念馆。(新华网张楚宁摄)

和我们走访过的许多纪念馆不同

沂蒙红嫂纪念馆

依托村内抗战遗址、原生环境

与闲置老院

以“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建馆

绿荫掩映中

一派古朴宁静的田园风光

沂蒙红嫂纪念馆(新华网张楚宁摄)

走进其中一个幽静的小院

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尊雕像——

明德英(1911-1995)

展厅入口处挂着一个牌子

“红嫂原型明德英”

明德英雕塑。(新华网张楚宁摄)

明德英,沂南县岸堤人

1岁时因为生病成了哑巴

25岁嫁给马牧池横河村民李开田

夫妻二人

以看护李氏家族的陵墓为生

居住在坟旁的团瓢屋里

团瓢屋。(新华网张楚宁摄)

1941年11月4日

日军集结大量兵力

突然包围了驻扎在马牧池村的

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

一名小战士在掩护

机关和首长转移时身负重伤

辗转来到了

明德英看护的墓地

 

 明德英发现后

将小战士藏在一个空坟里

等日军走后

她到空坟里查看

发现小战士流血过多晕了过去

嘴角干裂不时轻微颤抖

像是要水喝

但周围没有水

便毫不犹豫地解开衣襟

将乳汁挤进小战士的嘴里

 

经过明德英和丈夫的精心照料

小战士终于康复、重返部队

沂蒙红嫂纪念馆供图

1960年

作家刘知侠

根据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情节

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

明德英被称作“沂蒙红嫂第一人”

 

像明德英这样的妇女

沂蒙红嫂纪念馆记录了上百位

她们是这片红色土地上

万千沂蒙女性的缩影

沂蒙红嫂纪念馆供图

2

以一村之力对抗日寇

“中华抗日第一村”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们此行第二站

来到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的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渊子崖村

 

临近村子入口处

一段斑驳的石墙静静矗立

墙面上“中华抗日第一村”七个字

历经风雨却愈发醒目

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新华网张楚宁摄)

80多年前

一场惨烈的保卫战在这里打响

村民林祥秀

将他从父亲那里听来的故事

向我们娓娓道来

 1941年

日寇在汉奸带领下

突然包围了渊子崖村

村民来不及撤退

只好一边送信给八路军

等待救援

一边死守大门

不让日寇进入

 战斗从上午八九点开始

村民们据守围墙

用“五子炮”等土枪土炮反击

后来火药没了

枪打不响了

靠大刀、长矛、砖头、菜刀、铁锨等拼杀

直到八路军前来救援

日寇才撤退

渊子崖村村民用鲜血

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

群众自发抗击日军最有影响力的战斗之一

渊子崖也因此

被人们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

渊子崖抗日烈士塔。(新华网张楚宁 摄)

今天

那些曾经帮村民抵挡敌人入侵的“屏障”

早已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房屋

八十多年前被鲜血染红的街道

现在宽阔整洁

车辆行人来往不断

3

大年初一的第一碗饺子

先敬烈士!

大年初一

全村人集结在

抗日战斗纪念碑前

摆好饺子、水果等

把过年的第一碗饺子

敬奉给烈士

参加祭奠的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有身强力壮的青年

还有纯真可爱的孩童

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新华网张楚宁 摄)

村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带着这样的疑问

我们来到临沂市临沭县朱村

 今年已经70多岁的

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义务讲解员王经臣

告诉我们

这个年俗要追溯到

那场朱村保卫战

1944年1月24日除夕夜

日寇来朱村“扫荡”

听到枪声

八路军115师四团八连战士

立即集合

踏过冰冷的沭河水赶到朱村

与村民共抗敌寇

激战6个多小时

敌人被击退,村民得救了

而八连的24名战士

永远长眠在朱村

朱村抗日战斗纪念园。(新华网李洪涛 摄)

战斗结束后第二天

是大年初一

村民们自发端来饺子祭奠烈士

他们说

“是八连救了我们,

没有八连就没有我们。”

从那以后

头碗饺子祭奠英烈的年俗

雷打不动

乡亲们永远记得

八连的恩情

 八连除夕夜救朱村的故事

传了一代又一代

军民鱼水深情

在沭河岸边

代代铭记与传承

如今的沭河静谧安然,河边建起了观光步道。(新华网李洪涛 摄)

朱村也在经历一场由内而外的蝶变

这几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很多村民住上了楼房

家家户户都有汽车

日子越过越红火……

沂蒙革命纪念馆里的大型群雕作品《力量》。(新华网张楚宁 摄)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山东分公司

策划:车玉明 刘加文 李志晖 

统筹:肖阳 刘洪

执行:万方 牟彦秋 梁甜甜 董静雪

作者:李洁琼 张楚宁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