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看了吧?
你对哪张照片印象深刻?
我们特意整理了
这份故宫摄影攻略
并邀请了几位新华社记者
来分享“出图”的诀窍和心得
当然啦
除了点位、角度、构图等
摄影还需要一些运气
比如
刚好盛开的花
刚好落下的雪
刚好走过的人
……
以及刚好按下快门的你
【出图点位】午门广场
拍摄心得:午门广场点位的拍摄精髓在于其无可挑剔的对称性,使用广角镜头能够最大程度地拍出建筑的秩序美感。如果再能结合特别的意象,比如中国空间站过境,那将会是一张非常优秀的照片!
有时候也可以尝试摆脱对称线的束缚,退后一点,从侧面观察,或许能获得不一样的画面。
出图效果:
【出图点位】太和门前
拍摄心得:在太和门广场西面朝东南拍摄,高大的红墙上面是午门城楼,很有气势。尤其是下雪的时候,挂在红墙上的雪花与午门城楼上金黄色琉璃瓦上的积雪,更衬托了紫禁城的恢弘。以内金水河作为前景,蜿蜒向前,引导出画面的视觉中心。
出图效果:
【出图点位】角楼
拍摄心得:故宫的东北角楼和西北角楼都是摄影发烧友钟爱的点位,许多人在这里记录一年四季的气象万千。这里视野开阔,适合记录以角楼作为前景的各种天象,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摄影技艺的空间。
环绕故宫的护城河水面在无风的时候形成镜面反射,倒映出水面上的景象,在构图上形成上下对称的画面,如果再遇上一个好天气,则意味着能将美景放大一倍,令人赏心悦目。
出图效果:
【出图点位】:景山公园
拍摄心得:站在景山之巅,朝向正南,贯穿京城的中轴线以对称之美徐徐展开。故宫的建筑群沿此轴线铺陈,严谨的布局与磅礴的秩序感,在此刻尽收眼底,展现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极致境界。
若万春亭上游客如织,不妨向两侧稍移数步。从神武门一侧斜望,中轴线不再笔直贯穿,而是与两侧殿宇相互映衬。摄影构图既要追求对称的庄重,也需懂得在打破对称中寻找灵动——而这里,正是体会这种平衡之美的绝佳位置。
出图效果:
【出图点位】文华殿
拍摄心得:文华殿的海棠是春日故宫的一大盛景,可以用照片呈现“建筑与花的对话”。拍摄时利用文华殿及配殿的朱红色墙体和绿色琉璃瓦作为背景,将一树繁花置于前景,体现出故宫的精致格调。若正好碰到身着古装的游客,便能为照片增添不少韵味。
出图效果:
【出图技巧】飞檐斗拱入画来
拍摄心得:飞檐斗拱的拍摄核心在于将其从宏大的建筑本体中“剥离”出来,作为绝对的主角去展现。不妨寻找树叶、花朵作为前景,适度虚化点缀画面;或者对准檐角上的脊兽,那栩栩如生的模样,似乎藏着说不尽的故事;还可以捕捉飞檐的剪影,优美的线条如书法笔画般舒展。
出图效果:
【出图技巧】进到殿内抬头看
拍摄心得:除了恢弘的殿宇与精雕的屋脊神兽,在斋宫、寿康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中的万春亭与千秋亭等建筑内,都藏着一处令人惊叹的角落,只需抬头仰望,便能看到另一个世界——这就是藻井。
拍摄时,可使用手机或相机广角镜头,尽量保持镜头与天花板平行,框住藻井,形成对称之美,后期将画面裁至正方形,便能得到一幅如工笔画般精致的藻井影像;也可以拉近焦距,特写藻井中央的蟠龙,勾勒出其细腻生动的纹理。
出图效果:
【出图技巧】看见水面拍倒影
拍摄心得:水面倒影总能营造出一种独特且朦胧的写意效果。故宫外围的护城河又称筒子河,平静的水面将蓝天、橙瓦、红墙、绿树悉数映照,构成一幅色彩丰富的画面。若在此时,恰好有一只鸭子游过,涟漪轻漾,虚实交织,则更添生动。
出图效果:
【出图技巧】给照片加个“实体框”
拍摄心得:故宫里的门、窗、廊柱、拱门、隧道等都是绝佳的天然画框。框架构图的魔力,在于它能将观众的视线牢牢“锁”在想要表现的主体上。一个前景框架,立刻将二维照片拉出前、中、后景的立体感,使画面不再平淡。
出图效果:
希望这些小诀窍
能让你轻松拍出故宫大片
如果你也有出图的心得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记者:费茂华 邢广利 刘金海
陈晔华 金良快 王海燕 刘佳琪
编辑:张铖 徐嘉懿 程婷婷 方欣
制作:李逾男 李泽魁 赵琬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