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当千年文化邂逅VR大空间
来源:新华网 2025-08-14 09:10

  新华网记者 李欣 王坤朔 王碧姣

这就是近年来火爆文旅市场的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科技与文化融合,正为文化IP的数字化阐释,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2025年开年,《哪吒2》火爆电影市场。如果打破时空界限来到哪吒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体验?如果踏入虚拟世界,与哪吒、敖丙等实时深度互动,你将如何引导故事的走向?这些跨越时空的想象,在《哪吒5DVR》中都可实现。

  作为国内首个哪吒IP主题的5D全息与VR交互文旅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相继在深圳、石家庄、西安等城市落地。

“沉浸感”和“互动性”是VR大空间体验最吸引人的两个特点。游客孟先生体验了《哪吒5DVR》后说,“与电影不同,VR大空间不仅让你沉浸于场景中,还可以与哪吒‘并肩作战’,在与角色互动中推进剧情发展。”

不止“哪吒”题材,近年来,VR大空间在我国井喷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各地景区、商场、文博机构陆续推出《源起华夏》《布达拉宫·心愿同行》《风起洛阳》等超过200个VR大空间项目。“万物皆可沉浸”之下,文化在科技加持下焕发新生。

《源起华夏》画面

在VR大空间中,历史不仅“动”了起来,还能为观众提供超越现实的体验。在浙江杭州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的“佛光朗照”体验区,游客只需戴上VR头盔,可一秒“魂穿”1937年的山西佛光寺,“跃”上房梁,以梁思成、林徽因“同款视角”,凝视古寺的千年时光。在网络平台上,有用户评论说“历史书里的场景居然活了”。

“相较于传统电影,VR大空间实现了沉浸感的质变。”深圳影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金岗说,“电影观众是旁观者,而在《哪吒5DVR》中,用户化身参与者,让文化感知升级为全身心的情感共鸣。”

  多重因素助力下的爆发

飞速增长的规模背后,是政策推动、技术升级和需求爆发等多重因素共同助力的结果。

2025年3月21日,国家电影局正式印发《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将VR电影纳入电影管理体系。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国家电影局将VR电影的001、002号“龙标”颁发给了《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两部VR大空间作品。

《唐宫夜宴》画面

“技术水平直接关乎用户体验。”金岗介绍,“5D、VR技术在动作捕捉、空间定位以及实时渲染等关键技术上不断突破,将5D全息技术与VR大空间交互深度融合,实现了‘裸眼全息场景+VR沉浸式互动’双模式体验,为用户带来了更逼真、沉浸感更强的体验。”

据了解,PICO今年推出的新版系统在空间影像、AIGC、交互算法、混合现实、画质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和补充,以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拓展场景边界。

“随着消费者愈发追求品质性、体验性消费内容,在景区、商业地产等场景引入VR大空间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有效途径。”金岗说,在文旅融合发展中,VR大空间将催生“超现实主题景区”。景区不再局限于自然景观与实体建筑,而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打造虚拟与现实交融的奇幻世界。

  体验感受参差不齐

在众多用户评论中,“好玩”“沉浸感强”“很过瘾”是高频评价,但也出现了很多类似于“故事性有点弱”“流于形式”“叙事太单薄了”的点评,这体现了受众对更多优质内容的需求,内容为王,依然是吸引受众的最佳秘籍。

尽管有三体、敦煌、三星堆等全民IP,目前来看,转化能力仍然不足,多停留在“场景还原”层面,未深入挖掘IP的情感价值与叙事潜力,且同质化严重,市面上文化、历史类题材偏多,内容更新也不及时,难以吸引用户持续消费。

在金岗看来,当前VR大空间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硬件成本居高不下,高精度定位设备、专业级VR头显采购及维护费用高昂;二是内容开发周期长、人才稀缺,既懂传统文化又精通VR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导致优质内容产出速度较慢;三是行业标准缺失,不同厂商的设备、内容格式不兼容,难以形成规模化生态,阻碍了产业的快速扩张。

  VR大空间还有多少“空间”?

开着卡丁车玩VR游戏,是VR大空间目前最新玩法之一。8月2日至4日,在哈尔滨举办的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展示区,新华网与元境天成、芒狗动画、影链科技等机构合作推出的VR卡丁车项目,受到与会嘉宾的关注。

“VR画质非常清晰,很刺激,漂移的感觉也很拉风。”体验过VR卡丁车的玩家吴女士说。

“精彩的故事架构、完整的场景设计、流畅的动线布局以及精准的情绪节奏把控,一直是我们的关注重点。”谈到如何做出“好玩”的内容,蒋帅告诉记者,在项目筹备和前期开发阶段,团队会从文化艺术角度出发,通过充分预演来打磨优质内容,到了核心制作环节,将对剧本进行严格筛选,并依托高性能硬件设备,为玩家打造高品质游戏体验。

在文化教育领域,VR大空间将催生“沉浸式历史课堂”和“虚拟文化研学”新形态。通过多感官交互,历史事件、文化知识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参与的真实体验,极大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与知识吸收效率,推动教育向体验式学习转型。

此外,VR大空间还将促进“UGC(用户生成内容)文化社区”的兴起。用户在体验VR大空间后,可利用官方提供的工具,自由创作、编辑属于自己的文化故事与场景,并分享到社区平台进行互动,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

“VR大空间连接着开发者、运营商、消费者三方,涉及的生态十分复杂且多变,只有走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道路,整个行业才有望迎来发展快车道。”PICO视频负责人熊俊杰说。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20px;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center;"="">  (策划:段世文 林明;主笔:李欣 王坤朔 王碧姣)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