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新华网、贵州茅台联合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化专题节目《国宝美鉴》正式上线热播。节目共十五集,从五个维度解码国宝背后的文化密码。
7月16日,《国宝美鉴》第十四集《墨酒同章》上线播出。如果说诗词体现文人的思绪情状,书法则是埋藏墨客的风骨品性,而绘画,则像是画师暗含的禅机。创作诗词字画,是文人墨客情绪起伏奔涌的乍现灵光。如同美酒入喉,何时饮何时滋味不同,有甘甜畅快,也有猛烈酸辛。
北宋崇宁元年,米芾以一方灵璧奇石,换得南唐后主李煜旧藏宝砚。狂喜之下,他挥毫写下《研山铭》,三十九字如疾风骤雨,字字险绝却气脉贯通。卷中“神游八极”四字,以枯笔飞白勾勒山石嶙峋,恰似醉后踉跄步伐,癫狂是形,赤诚为魂。
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第三年寒食节,冷雨浸透茅屋。他提笔写下两首五言诗,墨迹由清润渐至枯涩,字迹随情绪起伏而变化。前半部分较为平和,后半部分则笔势奔放,字形大小不一,墨色浓淡交替。千年后,仍在诉说,文章憎命达,绝处见真章。
生于晚唐的画家孙位,技法上,他上追魏晋风度,承继顾恺之的“春蚕吐丝”之笔法,衣纹游丝描勾勒,绵密流畅。他所作的《高逸图》,山涛抚琴,衣纹如刀刻般刚劲,暗藏忧思;刘伶执酒瓮,瓮口微倾却滴酒未洒,以静写动,尽显名士放达中的克制;阮籍白眼睥睨,孤傲之气跃然绢素。
米芾的癫狂,是对书法的赤诚;苏轼的枯笔,是心底的不羁;孙位的风骨,是藏锋的节制。修身,不是克己到无趣,而是知情知礼、真性不滥。如同美酒茅台敬畏天地、恪守这份修养——不求夺目,但愿守真。愿人如其字,如其酒,落笔不乱,入口不烈,留有分寸,自成风骨。(张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