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国宝美鉴》第九集:凿石敬心 从云冈凿痕到文明印记
来源:新华网 2025-07-04 15:33
编者按:在大同的山崖间,石匠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将对众生的敬畏凿进岩层。云冈石窟的佛相里,藏着的不仅是北魏的造像巅峰,更是文明碰撞的火花与 “敬人如敬佛” 的千年哲思。
 
 
 
 
 

6月16日,由新华网、贵州茅台联合策划推出的大型文化专题节目《国宝美鉴》正式上线热播。节目共十五集,从五个维度解码国宝背后的文化密码。

《国宝美鉴》第九集《凿石敬心》,讲述北魏云冈石窟石雕工艺的开凿与创制,展现其精湛的凿刻技法及 “敬人如敬佛” 的文化内涵。

云冈石窟以皇家之力主持开凿,在一千米崖面上凿出 250 多个洞窟、51000 多尊造像,《水经注》“真容巨状,世法所稀” 的记载,道尽其震撼。其中高 13.7 米的释迦坐像,胸部以上石质坚硬如初,背光火焰纹与浮雕的华美,仍能让人触摸到北魏工匠指尖的余温。

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皇家首次主持开凿的石窟工程,这里处处是文明碰撞的印记:早期造像的 “犍陀罗风格” 带着印欧人外貌特征,中期则融合印度笈多风格与汉地审美;爱奥尼亚柱、波斯兽形柱与中原斗拱、飞檐共处一窟,正如宿白先生在《中国石窟寺研究》中指出的,云冈是 “勿问西东” 的兼容典范。

石匠们从未见过 “西方的佛”,却让佛有了 “千相”—— 每一尊都是心中对慈悲的想象;而佛又 “一相”,皆是石匠 “敬人如敬佛” 的心相。这种 “没见过,便创造” 的勇气,让云冈跳出了单纯的宗教造像,成为文明对话的活化石。

弹指一千六百年,佛像衣褶间的凿痕仍清晰可辨。那些融合了西域火焰纹的炽热与中原衣带当风的轻盈的造像,凝视众生的目光早已跨越时空。“真正的匠心不在石壁上,而在对人间冷暖的敬畏之中”—— 石匠的感悟,道破了云冈的魂:佛的慈悲,是对众生的敬意;石窟的永恒,是对文明的坚守。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