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之约
山海相携
九河下梢天津卫
三道浮桥两道关
大运河的悠悠古韵
渤海湾的壮阔波澜
融汇于此
这个秋天
天津将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折成一张请柬放在世界的面前
这座魅力之城
敞开怀抱迎接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到来
1
什么是“上合”?
2001年6月
上海合作组织在黄浦江畔宣告成立
作为首个
中国共同创建、以中国城市命名的
国际组织
国际关系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在“上海精神”引领下
历经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成长
上海合作组织
由6个创始成员国
发展成为覆盖亚欧非三大洲
26个国家的
“上合组织大家庭”
成为人口约占世界一半
经济总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的
重要国际组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在上海签下的“承诺书”
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2025年8月6日,“上合之约·丝路津彩”上合国家青年学生“万花筒”文化市集在天津庆王府举行。这是上合国家青年学生在共同表演舞蹈节目。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8月31日至9月1日
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
将在天津举办
这将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
在政治、安全、军事、
经贸、投资、能源、教育、
互联互通、科技创新、绿色产业、
数字经济、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
中国智慧如细雨
浸润合作之壤
总结上合组织成功经验
擘画上合组织发展蓝图
在开放包容的热土上书写
“和合”新诗篇
2
为什么是天津?
“合”与“和”
早已写在这座城市的基因里
海河流动着千年波光
三岔河口曾见证南北漕运的舟楫往来
五大道的小洋楼阳台上
月季花越过铁艺栏杆尽情盛放
意大利风情区的街角
悠扬音乐混着煎饼馃子的香气
时针指向当下
渤海之湾,纵横交汇
作为共建
“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
天津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
意义独特而重要
7月1日,列车在天津国际陆港准备出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天津港
同全球500多个港口
保持着航运贸易往来
中亚班列载着集装箱
联通的欧亚国家和地区拓展至25个
贸易动脉在此连接
更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正在拓宽共赢之路
从基础设施建设
到科技创新协作
从绿色产业发展
到数字经济联通
携手同行的故事不断丰富
8月21日拍摄的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眼科联盟成立仪式。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民心相通愈发紧密
一场场跨越国界的文明对话
是不断拓展
与上合组织国家人民友好往来的剪影
天津已在
8个上合组织国家
建设
10个鲁班工坊
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6月16日,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鲁班工坊实训教室,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设备。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渤海之滨
津门故里
一场跨越山海的相约
即将到来
6月19日,一台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运输货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多元文明在此交汇
更多合作成果将落地生根
天津
这座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城市
正以务实行动诠释
“和合共生”的理念
架起沟通之桥
铺就合作之路
以开放包容的姿态
迎接八方来客
山海相携
不负相约
3
天津,准备好了!
海河游船划过水面
留下银色的涟漪波纹
就像每一次相遇
都会留下印记
渤海潮声正讲述着
新的故事
8月25日,这是在天津中心城区一条道路上拍摄的“2025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题标识。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青年志愿者整装待发
热情中洋溢着笑脸
他们正以流利的外语、温暖的伴随
架起沟通之桥
出租车整洁的车厢
和司机真诚的问候
津门故事厚重的情节
与讲解团自信的讲述
每一个人
都是这座城市的绚丽封面
“相声巴士”笑语连连
双层观光车悠然穿梭于海河之畔
游船在波光粼粼中闲适前行
城市光影流动在人们期待的眼眸
天津用
“绣花功夫”做好十足准备
每一条参访路线
都是这座城市的璀璨名片
上合精神、中国气派、天津特色
津沽大地
将见证上海合作组织
团结互信、凝聚共识的最新时刻
你好,上合!
来源:新华社天津分社、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新华网天津频道
策划:丁锡国 车玉明
监制:李志晖 王建华
统筹:邵香云 白佳丽 岳瑞芳
监审:杨丽 牟彦秋 梁甜甜
记者:曾晋 杨文
设计:董静雪 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