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的腹心、向海而流的海河西岸,天津古文化街已延续600余年。这里不仅是“津门故里”,更是百年商脉传承地。如今,不少消费新元素为老街区添加了“新意”。
不到上午10点,在古文化街核心位置的“津港印象”文旅综合体验馆里已人来人往。3名工作人员忙不迭地给消费者介绍来自法国的红酒;一批研学的小朋友在5D影院沉浸式观看讲述天津历史的影片;几名游客在天津港集装箱作业模拟操控台体验区体验吊装集装箱流程。
2月12日,小朋友在“津港印象”文旅综合体验馆了解船舶模型。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虽是天津古文化街上的新成员,“津港印象”背后的内涵则更被天津古文化街管理委员会主任张鸿鹏所看中。
行走在元宵节热闹的古文化街上,记者发现老街上的消费新场景不止于此。
“我们还精心打造了门店,给顾客更多消费新体验。”祥禾饽饽铺市场营销总监王延平说,他们打造的现烤烘焙店、咖啡和中式甜点结合店等,将历史文化、潮流、颜值与创新体验集于一身。
达仁堂健康生活馆里,顾客正在消费。新华社记者李然 摄
“以前我们主要售卖达仁堂药品,现在进行了升级,打造了更多新场景。”张丽说,顾客可以通过古籍古方和制作技艺展示,沉浸式了解中医药文化,还可以品尝中药养生茶饮、养生咖啡和国风甜品等。
张鸿鹏手里有一组令他和同事们振奋的数据,2024年,古文化街累计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比往年大幅提升。目前,古文化街六成业态为文化类业态,既保留了“古味”,也在延展“新味”。
忙碌的元宵节过去,古文化街上的商户们依旧没有停下脚步。张媛说,天津港正计划开通从古文化街到东疆湾沙滩景区的专线,让游客能够近距离体验天津港工业旅游项目;张丽的同事们,又将投入到新一轮药食同源的产品研发中,为下一个节日和节令忙碌。
<p style="margin: 0px 0px 20px; padding: 0px;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天津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古文化街只是消费新场景不断拓展的一个观察点。我们感受到了新春的暖意,对未来信心十足。”王延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