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中国发展实践的文明启示”系列述评之一
来源:新华网 2025-03-14 16:51

两会是海外观察“中国之治”的窗口,世界期望从两会传递的信息中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道。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人民”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高频出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宣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演进中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构建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坐标系,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现代化进程的核心。

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认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进而阻滞经济社会发展,反映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根本弊端。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本,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过上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契合了各国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认为,围绕为人民谋福祉这一目标,中国及时回应人民的现实需求,不断革新发展理念,确保治理体系与时俱进,保障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民众。“这种永不停歇的改革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投资于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热词”,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进入新发展阶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投资于人”;人是消费的主体,也是生产、创新的主体,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更需要“投资于人”。

从数万群众苦干10年,在悬崖峭壁间修成“人工天河”红旗渠,到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完成青藏铁路这一世纪工程,再到14亿中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同心合力,将人口量与质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集中力量办成很多大事难事。

青藏铁路跨过沱沱河的辫状河道(2023年7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中国式现代化是不断激活人民主体创造力的历史进程。从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启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到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从无数民营企业发扬首创精神不断做大做强,到人工智能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亮眼的成果……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之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活力,中国式现代化就会拥有广泛、深厚、持久的力量源泉。

2025年2月21日,观众在上海举行的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现场与陪伴机器人互动。新华社发(陈浩明 摄)

从江西南昌“幸福圆桌会” 到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从基层协商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中国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民意表达机制。2024年国务院各部门采纳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5000余条。这充分表明,这种机制有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人民真实、鲜活的声音被传递到决策层,有力推动解决了一系列关系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强化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一项项政策措施与规划,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年1月2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甬港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科普活动现场与机器人互动。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埃及阿拉伯研究中心顾问阿布·贝克尔·迪卜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的福祉和共同富裕,让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受益,同时还强调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这种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公正的发展至关重要。

2025年1月9日,老人在北京朝阳区来广营福寿苑养老照料中心学习健康手指操。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菌草项目助力多国民众走上致富路;“鲁班工坊”的职业培训让中亚青年有了实现梦想的底气;乡村打井工程为塞内加尔七分之一人口解决了吃水用水问题;“光明行”项目为多国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中国与玻利维亚卫星合作让玻50万家庭免费看上电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红利,不断改善当地民生,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类关怀和天下情怀。

2024年7月3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鲁班工坊赴华留学生展示录取通知书。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如今,“以人民为中心”的表述频频出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重要多边会议的宣言中,以及中国和其他国家双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中。这充分表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收获越来越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与世界各国携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文字记者:谢彬彬、石中玉、孙晓玲、杨喆、许嘉桐、代贺、吉莉、段敏夫、王植樱、张铎、董修竹、张继业、陈汀、李奥

统筹:叶书宏、金宇、邱世杰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3359170111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