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社情民意 > 正文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挺起产业脊梁
来源:《瞭望》 2025-03-08 15:45

  ◇“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基于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广东正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下大决心、集中发力,鼓励企业成为新规则的重要创设者、新赛道的重要主导者,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建立先发优势,努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将科研成果变成车间产品,是广东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的典型特征。广东坚持应用导向、产业出题、企业主体,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让企业担当创新主角。

  2024年,广东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53万户,同比增长19.13%,新设数量创五年新高。

 

  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近1/7,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气机械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要求广东“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高规格支持政策陆续出台。2023年,国务院印发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提出,基于深港产业体系基础,面向信息科学与技术等重点方向,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2024年,中国民航局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多方赋能,支持广东探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随着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家电和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一批五千亿级、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锻造先进制造钢筋铁骨

  “灯塔”领航,牵引现代化产业体系提质升级。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一体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筋骨,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行稳致远。目前,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6.7%、31.6%。

  “近三年,佛山工业技改投资年均超800亿元,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上工业企业超7000家、占比超70%。”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介绍,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数字化,佛山制造业在一轮轮技术革新中迭代升级。

  目前,广东电子信息、石化、家电等产业规模均超万亿元,传统产业、优势产业不断巩固和优化,向着成行成市、成链成群、成名成品发展,产业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实,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美的库卡、优必选、汇川技术、越疆机器人、拓斯达、华数机器人、巨轮智能……广东的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业内赫赫有名的“机器人七剑客”。据广东省工信厅统计,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产量同比增长31.2%,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全中国的机器人,接近每两台中就有一台产自广东。

  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吴红说,广东依托广州、深圳等地推动整机、具身智能大模型等共性技术攻关,加快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和推广;组建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在医疗健康、人才教育、城市管理、特种工业等领域持续创新。

  “企链群”传导,全面提升“链控力”。广州市番禺区,一座占地7500亩的“汽车小镇”——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矗立在珠江入海口的狮子洋畔。以整车厂为核心,园区实现了方圆10公里范围内电池、电控、底盘、车身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零部件生产与整车厂形成高度紧密互动。

  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不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是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产业生态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说。

  链主企业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高度重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合作供应商超过1500家,一级供应商中境内占比超80%,采购范围涉及半导体、气液路、电子部件、结构件以及试剂原材料等多个领域。该公司联手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北大深圳医院、北大第三医院等医院形成产学研合作,开发出迈瑞面阵探头ASIC专用芯片,并攻克原材料困局和散热技术难关,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心脏超声领域的进口产品垄断局面,实现全链自主可控。

  强兵壮马,打造产业体系巨木层林。1月18日,刚注册成立、主营无人机货运业务的广州吉祥鸟低空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第一飞”:从广州市海珠区出发,沿着珠江,在120米空中将几百个证件准确运送到天河区。

  企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微观主体,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世界一流的企业群。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介绍,广东正在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努力造就50家科技领军企业、100家链主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让产业发展生力军“兵强马壮”。

  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汇聚成生机盎然的“万山层林”。截至2024年底,广东中小企业超过600万户,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超5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2.7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89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链式创新”点燃澎湃引擎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介绍,截至2024年底,广东约有高新技术企业7.7万家,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八年蝉联全国首位,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市,正在组建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一批创新联合体,采取“大兵团”作战模式,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补短板”技术,加快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正循环。

  在广东云浮,国家种质资源库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药用资源种质库、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的扩容提质正持续推进。云浮市委书记卢荣春说,云浮将大力推动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年内争取培育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以上,加快打造具有全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广东实施旨在提升芯片产业自主性的“广东强芯”工程,旨在提升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璀璨行动”,以及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等重大科技工程;每年将1/3以上的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加快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努力提升“从0到1”的基础研究能力。

  向“实”聚焦,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打印机产业发展,事关我国产业安全。2024年12月,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的第1800万台打印机在珠海下线,标志着中国打印产业在技术研发、规模智造、市场开拓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产业之痛,就是科研铁军之向。将科研成果变成车间产品,是广东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的典型特征。广东坚持应用导向、产业出题、企业主体,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让企业担当创新主角。

  2024年12月,广东召开省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面向人机协作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验收会。该项目由广东工业大学牵头,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国机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与其中,并承担重要任务。

  向“转”发力,跨越“达尔文死海”。位于广州的新能源汽车中试平台中国赛宝实验室,近年来已为广汽、吉利等3000多家整车和零部件系统企业提供质量可靠性验证等中试服务,累计开展各类检测检验近20000批次,为我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突破关键技术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深圳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楼上”6~8层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活动,解决基础科学问题,支撑产业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楼下”2~5层构造产业孵化空间,为合成生物领域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驻”的共享平台及智库支撑。这些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们”,实现了从实验室创新到企业创业的无缝对接。

  广州市工信局局长张建华介绍,广州正在积极汇聚国家战略性重大创新资源,在源头端为产业发展提供中试服务,促进重大平台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

  北京“机器人大世界”展示的优必选人形机器人(2025年2月24日摄)。鞠焕宗摄/本刊

  深圳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展厅(2023年8月13日摄)。受访者供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广东厚培发展沃土建设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深化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营商环境,打造人才高地为产业体系蓄积充裕高素质人力资源。

  “广东是投资创业的热土,也是企业发展的福地。公司近几年快速发展,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重要因素。”该公司副总裁孔博说。

  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广东地方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近20万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五;全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居全国前列。资产超千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数量达34家。

  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创新高。2024年,广东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53万户,同比增长19.13%,新设数量创五年新高。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外资企业投资优选地,大湾区内地九市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19.98万户,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92.89%。

  “对于这个‘兜底’窗口收到的问题,规划资源部门会通过各业务板块专题‘会诊’、提级研究、分类施策,积极推进解决。”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邓建富告诉记者。

  不少受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广东干事创业让人安心、舒心、放心。在2024年11月举行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达成签约项目1933个,资金总额2.26万亿元。齐聚广州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代表,用真金白银的投资为广东投下信任票。

  走进位于广州南沙区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这里看不到传统的院系设置,学生面对的是完全开放的学科融合教育。该校副校长吴景深介绍,这是全球首创的融合学科动态学术架构,打破了常规学科壁垒,目的是培养出复合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广东为顶尖人才量身打造共研事业平台,与高校等机构合作布局31个联合实验室,快速成长为重点领域科创人才“蓄水池”。今年,广东将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将夯得更实、筑得更牢。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20px;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center;"="">  (《瞭望》2025年第10期 )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3359170111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