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视点 > 正文
时政镜距离丨跨越时空的回响
来源:新华网 2025-06-14 21:44

<div class="main clearfix" deep="0" style="margin: 0px auto; padding: 0px; width: 1200px;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medium;"="">
 
0:45
/3:30
 
 
 
 
 
 
 
 

  宝塔山下,延安文艺纪念馆,一支铜制指挥棒静卧在展柜中。

日历翻回到1939年的春天,34岁的冼星海,用这支小小的指挥棒,指挥延安鲁艺合唱团唱响了《黄河大合唱》。这部诞生在窑洞中的民族交响,自此传唱五洲,成为抗战中凝聚民族力量的音乐史诗。

  这是1939年冼星海指挥鲁艺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的资料照片。

夏日的阿拉木图,冼星海大街,阳光点亮了纪念碑上镌刻的《阿曼盖尔德》首句音符,也点亮了人们对于一段历史的珍贵记忆。

1942年底,冼星海因故辗转流落阿拉木图。在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帮助下,他以一名民族友谊与文化传播者的身份在当地开展了大量艺术活动。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深情讲述了这段故事。

两卷音乐谱,见证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短暂人生的辉煌成就。两部交响诗,回响着中国和中亚人民抵御外辱、救亡图存的共同心声。

时至今日,《黄河大合唱》依旧被亿万中华儿女传唱。《阿曼盖尔德》也已成为传世佳作。跨越高原平湖的历史合鸣,在新时代续写下和平、合作、发展的崭新乐章。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正道上,“黄河惊涛”与“中亚长调”和谐共奏,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写满对未来的期许。中国正与中亚各国携手共进,共谱新华章,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统筹:毕晓洋 贺占军

  编导:卢烨 常能嘉

  记者:付瑞霞 张博文 李任滋 郑开君 马峥

  编辑:虞东升 周荻潇 张浩波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