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人才是第一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任务,包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
从“人才优先发展”到“人才引领发展”,从“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到“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从讨论人才发展到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集中论述、系统部署,体现出我们党对人才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以及在更高层面谋划人才工作的系统性布局。
据统计,2024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21年,比2023年提高0.16年,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研发人员总量多年居世界首位,是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这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综合研判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展阶段、国内外形势、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人才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思考和系统性谋划。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人才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本质特征,将人才问题的重要地位提高到了战略高度。
坚持“四个面向”的目标方向。
“四个面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朝什么方向努力、向什么目标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把握战略主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创新活跃的时期,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国科技和人才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抓手,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将为我们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国际人才竞争新态势,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描绘了新愿景。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显示,2024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相比2012年的第20位提升了10个位次,是10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进入世界前十行列的中等收入国家。与此同时,我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战略人才仍显不足,迫切需要壮大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战略人才队伍。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也是优化我国人才队伍结构的迫切需要。应坚持实践标准,树立长远眼光,把解决“燃眉之急”与满足长远所需统筹起来,不断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又坚持全球视野,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千方百计引进顶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资源为我所用,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考虑人才工作中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握重点、统筹兼顾,从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角度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造就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以“放权松绑”为突破口,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从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从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到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机制改革……我国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四唯”,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锚定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人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文|任碧玉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20px;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center;"=""> (《瞭望》202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