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尴尬”“亵渎”“喷嚏”“邋遢”……这些常见字,不少中小学生看了都认识,提笔时却写不出来。
部分中小学生书写能力不强
天津一名小学生家长周先生说,孩子有时提笔忘字,对一些汉字的笔画结构、偏旁部首记忆模糊,经常需要上网查某个字怎么写。
学生书写不佳的情况也日益普遍。在广东惠州一所小学任教的王女士说,班上不少学生写字较差,有的下笔浅、写字小,有的歪七扭八、超格出线,还有的丢笔画、多笔画、乱连笔,字迹很难认清。
与此同时,受网络流行语影响,“造词”、错字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未成年人喜欢使用“稀饭”“集美”“针不戳”等谐音梗,还有些习惯用“XSWL”“U1S1”等字母、数字、符号组合代替文字表达。“不少网络词汇不仅成了中小学生的口头禅,还出现在孩子们的考卷上、作文中。”饶舜说。
“失写症”的背后
——网络别字多,文字使用不规范。多位受访者指出,部分短视频、自媒体上经常出现乱用汉字、编造词句、用语不规范等现象,一些从业者追求流量至上,对语言表述漫不经心。
——静心阅读少,对经典文本不够亲近。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和中南大学人文学院去年5月发布的《湖南省中小学校园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显示,中小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均明显下降,家庭图书拥有量偏低,图书拥有量不足30本的家庭占比超过一半。
——板书遭弱化,专业书法师资不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青年宫教师彭瑶等专家介绍,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普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一些学校的书法课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难以为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汉字书写指导。有些校外培训班的书法教师没有系统学过书法就匆匆上岗。
——日常字体单一,难以感悟汉字之美。多位专家认为,学生日常使用的教科书等字体比较单一,审美层面上的汉字、书法教育不足。
让孩子们能写字、爱写字、写好字
业内人士认为,学校、家庭、社会要进一步形成合力,让青少年重视规范汉字书写,能写字、爱写字、写好字。
“学校和相关社会组织可以举办‘书法文化进校园’、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在博物馆、图书馆举办优秀书法展览,通过更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以及书法文化的学习热情。”黄强说。
此外,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较大,要守好网络文字规范性的底线。陈旭辉建议,内容平台有必要通过AI工具进一步完善对创作者的文字规范提示;发挥媒体、研究机构、语言文字行业专业协会等机构的合力,形成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风气。
<p style="margin: 0px 0px 20px; padding: 0px;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实际上,提笔忘字、别字高发等汉字书写能力弱化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张丽红建议,未来可在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汉字书写和汉字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制作相关教育节目、纪录片,营造良好的汉字书写环境,让人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更好感受汉字书写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