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省直辖市 > 上海 > 正文
读城丨寻迹杨浦:人民城市正芳华
来源:新华网 2025-02-19 12:46
 

  新华社上海2月19日电 题:寻迹杨浦:人民城市正芳华

  她是黄浦江最“老”的一段,遍布百年老厂房、老仓库,曾是数十万产业工人的家;她如今升腾着最“Young(年轻)”的活力,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她是上海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里弄间充盈着“人民城市”的魅力……她就是上海人心中的“大杨浦”。

  杨浦是区名,也是河名。黄浦江支流之一——杨树浦港自西北向东南,绵延4.5公里,滋养了这片土地。水运便利,助力这里成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数十万产业工人,创造了第一家自来水厂、第一家发电厂等中国民族工业的十余个“第一”。

  杨浦滨江边,上海船厂遗址见证变迁。这里曾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艘800吨浮船坞、第一艘出口万吨轮“绍兴”号、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3号”……

  “敢为天下先”的工人力量,镌刻在每代杨浦人的基因里。“永久”“凤凰”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等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在这里孕育、诞生——“工业杨浦”名副其实。

  打造杨浦知识创新区!

  “三个舍得”,为18万年轻学子乃至全国创业者的创新“续航”。如今,已有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杨浦扎根,占上海总数一半。

  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杨浦人初心坚定:“螺蛳壳里做道场”,无论如何都要为人民的创新创造搭建一方舞台。

  创新航程中,众人划桨、没有看客。“吸引新产业近悦远来,需要珍视每一个‘奇思妙想’,为他们的落地护航。”杨浦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李正明说。

杨浦开通多条低空物流航线。(受访者供图)

  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基地,到万众创新的产业高地,生生不息,活力依旧。

  人为城而奉献,城亦将最好的资源、最核心的空间留给人民。

  金色拱门、素墙红瓦,两列共十二栋两层小楼依次排开。这里是杨浦“两万户”历史风貌住宅——228街坊,留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新村的集体记忆。

杨浦区228街坊出入口。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228街坊更新过程中,我们发放了数千份调查问卷。居民要什么,我们就建什么。”228街坊所在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说。

  “以前我们和邻居们开荒种菜,现在菜地变草坪,老房变新居,228街坊是阿拉身边的‘杨浦新天地’。”市民居春英说。

  于是,一个“老”与“新”交织在一起的“大杨浦”应运而生。老厂房里传出键盘声,工业遗存里构建着未来产业;工人新村的健身房里,白天是爷叔们慢跑,晚上是白领健身忙……历史在这里驻足,未来从这里续写。

鸟瞰复兴岛。(受访者供图)

  人心往之,城必兴焉。从空中俯瞰,黄浦江在杨浦段勾勒出“一张弯弓”。人民,始终是创造未来、拥有未来的“射手”。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3359170111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