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 题:“一课难求”的老年大学
胡先生在社交媒体上得意地分享:“游戏没白打,老年大学抢课毫无压力。”这是他第二次为母亲“抢课”。他感慨道:“老年大学真的很火爆,一分钟不到,心仪的课程就都满了。”
为何受欢迎
65岁的黄晓明大爷从2021年起入读老年大学,他今年再次选修了戏剧课,他说:“我学会了用AI帮忙写剧本,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还学习了视频制作,现在已经能够从编、排、演到后期制作‘一条龙’完成一部戏。”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学员们对记者提到最多的词就是“交朋友”“学知识”。
“老年大学是实现‘老有所为’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老年学系副教授李龙表示。
2024年10月25日,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昭潭街道砂子岭社区,老年学校学员在形体课上练习。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以60后为主体的‘活跃老人’,他们的核心需求已从传统的生存保障向生活品质提升、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跃升。”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郭永喆分析称。
记者翻看多所老年大学课程表,从传统舞蹈、声乐再到人工智能应用、咖啡品评与制作、生活美学、短视频拍摄与制作、旅游英语等,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令人眼前一亮。
郭永喆表示,现有课程偏重书画、舞蹈等传统文娱,而数字化技能、隔代育儿知识、再就业等,能满足新一代“活跃老人”群体需求的培训课程仍较少。
2025年2月24日,湖北省襄阳市老年大学授课教师在电脑课上为学员讲解如何使用DeepSeek人工智能应用。新华社发(杨东 摄)
“以广西老年大学为例,我们观察到老年人对健康养老、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需求较大。之前学校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短期班,反响热烈,于是立即计划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设长期班,目前正在招聘专职教师,希望为更多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何天维说。
这一变化表明,老年大学课程正从单纯的娱乐性,逐步向智能性、知识性、技能性拓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报告》显示,配置多媒体教室的老年大学占比超80%,计算机教室、专业录播室配置比例分别为56.77%、28.69%。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广西老年大学书法老师仇文峰发现,老年学员不仅喜欢讲解式教学,更渴望就具体的作品进行交流和探讨,“因此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鼓励更多的互动和讨论。”
想要获得老年大学的上学名额并不容易。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刁海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老年大学供给与需求差距显著,难以满足老年群体学习需求。
2025年3月18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博昌街道锦绣社区,锦绣社区老年大学的学员为社区居民表演舞蹈。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报告》显示,我国县级及以上老年大学中,有85.36%为政府办学。
“我们的教师99%是兼职,很多课程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老师而无法开设。”某西部省份老年大学负责人坦言:“由于老年教育仍以公益性为主,收费较低,依赖有限的财政资金,向县以下乡镇推动力度也较为有限。”
2024年10月31日,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地区的老年居民在福寿苑养老服务中心参加太极拳学习班。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老年教育探索新路径
在北京某商业大楼内,夹杂在一众青少年艺术教育机构之间,一家名为“夕阳妈妈”的老年文娱俱乐部格外显眼。俱乐部负责人邢女士表示:“有些学员是因为公办机构名额紧张而无法报上名,还有一些学员有更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小班课或者短期课程,我们都可以满足。”
黑龙江九峰山养心谷游览景区是该省老年开放大学“康养学游”项目的合作单位。该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常伟表示:“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老年群体对‘旅游康养+老年教育’的复合型需求正在急速增长。”
在李龙看来,社会力量的参与在老年教育领域主要起到补充、辅助和拓展的作用。尽管民办机构面临课程质量、师资认证等标准化问题,但通过与公办老年大学合作,能够降低风险、共享资源,特别是在游学和研学领域,社会力量的介入有助于拓展市场,吸引更多学员。
对于如何推进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受访专家建议,从顶层设计上进行改革,首先应将社区老年大学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稳步推进基础设施更新、完善老年教育人才培养和配备先进设备等方面的工作。(主笔:万方 陈凯茵 游苏杭 参与报道:陈婕 颜秉光 牙举成 李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