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一渠水,秋收万石粮。当前正值春耕时节,广袤田地逐渐迎来春灌用水高峰。春灌是土地越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农田能否“喝好喝饱”,关乎全年的粮食收成。为什么春灌如此重要?眼下各地如何保障春灌?今年的春灌得到了哪些科技助力?
春灌,通俗地说就是指春季降雨偏少时,为保证春播作物正常生长和越冬作物及时返青而实施的一种灌溉。
“立春”之后,气温回升,春播生产即将开始,冬小麦也陆续进入返青期。随着田间蒸发量增大,土壤含水量降低,农作物的需水量明显增长,如果浇灌不及时会消耗农作物本身营养,影响返青和分蘖。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一处农田里,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设备浇灌小麦(3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
不仅如此,当温度回升时,春灌还能够加速农作物根系生长和萌芽速度,在春灌时施肥可以通过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拉力有效提高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
水利部3月4日公布数据显示,全国春灌累计灌溉面积已达2600余万亩。其中,已开灌大中型灌区428处,灌溉面积达2400余万亩。
灌区建设,托举农事,润泽民生。2024年全国实施1300多处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于琪洋表示,将持续补齐灌排工程基础设施短板,优先把大中型灌区建设成高标准农田,为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作出更大贡献。
“智慧灌溉网”越织越密
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邸镇庙王村的一块麦田,石宇锋在手机上简单地操作几下,田垄边的一台水肥一体化喷灌机就开始了“自主作业”。
只需轻点鼠标,调水、配水、输水等指令即可传达一线;AI设备对渠道水位、闸门开度、水面漂浮物等进行智能分析和预警预报……深度运用数字孪生平台,让山东位山灌区灌溉实现全程智慧管控。
“十四五”期间,我国安排中央资金达2000亿元,对2500多处大中型灌区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造,选择49个灌区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
......
水润阳春望丰年。当前各地正在全力做好春耕备耕“水文章”,让农田“喝好喝饱”,为全年的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新华社、中国水利报相关报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