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先投喂麋鹿。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摄
2024年,在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局与江苏省林业局紧密合作对接,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考察麋鹿种源迁地繁育的适宜生态环境,最终确定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麋鹿野外种源迁地。当年9月底,11头雄鹿、24头雌鹿落户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一个月适应期后被野放在200余亩的围栏内。
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万余亩,包含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不同生态环境要素,是宁夏最大的黄河滩涂类型湿地自然保护区。经过系统治理,保护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据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资源保护科副科长林建虎介绍,根据最新监测,保护区内生活着野生动物287种,其中鸟类达212种。
据介绍,为帮助麋鹿安全度过在西北的第一个冬季,除投喂食物外,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还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通过电子设备及人工走访等查看麋鹿身体状况、搭建挡风围墙等。“目前它们的生存状况良好,有些雌鹿看起来像已怀孕。”林建虎说。
在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内,麋鹿自由奔跑。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摄
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辉民说,湿地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引进麋鹿,既因为库区湿地1700多年前就曾是麋鹿生活的地方,是对历史的回溯,又可增加库区的生物多样性。“今后,麋鹿种群数量不断扩大,将成为黄河湿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增加湿地的灵动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