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省直辖市 > 内蒙古 > 正文
中国之城丨巴彦淖尔:黄河“几字弯”顶端上的北国江南
来源:新华网 2025-06-24 21:48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农田(无人机照片)。

地处黄河“几字弯”顶端、河套平原腹地的内蒙古巴彦淖尔,是一座黄河孕育的城市,素有“塞上江南、塞外粮仓”的美誉。

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从高空俯瞰,河套灌区密集的沟渠如同毛细血管一般包裹、滋养着整座城市。市内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灌排沟渠总长度达6.4万公里,连接起来可绕赤道1.5圈。河套灌区也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灌区、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

黄河之于河套,可谓恩泽绵长。阴山的阻挡,平缓的河床,让一路奔腾的黄河在“几字弯”渐渐平静下来。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阴山以南长年淤积,造就了有“八百里河套米粮川”之称的河套平原。

河套灌区引水的唯一源头,是位于巴彦淖尔市西部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登瞭望塔极目四望,雄伟大坝将黄河水一分为二,一部分流向河套灌区的输水大动脉——总干渠,另一部分则继续沿着河道顺流而下。

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的一员,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能“输水”又能“排水”。浇灌农田后,多余的水会通过总排干沟流向“镶嵌”在巴彦淖尔市东部的“塞外明珠”——乌梁素海。

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河套平原到人民群众久久为功建成的河套灌区,穿越千年,巴彦淖尔正在谱写人与水和谐相融的新乐章。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6月4日,农民操作农用机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农田里作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5月28日,农民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浇灌农作物。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境内的总干渠(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的总干渠(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境内的总干渠第二分水枢纽(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境内的总干渠第二分水枢纽(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三盛公水利枢纽(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三盛公水利枢纽(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境内的水渠。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境内的一处水渠。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6月4日拍摄的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梁素海景色(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这是5月28日拍摄的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境内总干渠边的纪念雕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马金瑞 摄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