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设施拔地而起、智能工厂次第花开、未来产业崭露头角,工业互联网正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强筋健骨”,书写着牵一“网”而“强”全身的新故事。
图为鞍钢股份冷轧厂彩涂分厂尾部喷号机器人。新华网发(受访单位供图)
走进鞍钢股份冷轧厂涂镀分厂彩涂工区,整条生产线现场空无一人,只有各组机器在快速运转,智能涂料运输机器人闪烁着灯光穿梭其中……
“工人只需坐在集控中心电脑前,就能远程监控生产线运行状态。生产效率提升了大约20%,生产成本降低了近10%。”鞍钢股份冷轧厂涂镀分厂负责人说。
不止鞍钢,辽宁的“智造军团”还在不断扩容。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不仅要装上智慧大脑,还要融入数字浪潮。”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的话,折射出辽宁制造业转型的决心。
织密“产业网” 二维码背后的“数字底座”
“这是工业互联网标识,相当于给设备发了身份证!”辽宁数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石介绍。
而在沈阳的“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机房里,300多台一体化机柜、数千台机箱在防电磁干扰的“保护罩”下昼夜运转。作为国内10余个超级节点之一,这里三年多来已接入749家企业,标识注册量达2.49亿个,依托它建成的数据智能服务中心DDI,汇聚了1300万条产品数据,成了产业转型的“数据宝库”。
截至目前,辽宁省已开通5G基站14.3万个,信号覆盖到了厂区车间的“最后一米”;4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营,接入1.5万个企业,累计注册标识23亿个;10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着7.5万户工业企业。
筑优“生态圈”多方发力共绘转型新图景
为了让这片“蓝海”更热闹,辽宁早早拿出了“规划蓝图”——出台《辽宁省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方案》等政策,明确“创新驱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路子,引导企业在技术突破、融合应用、开放合作上“使劲儿”。
活动中,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围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支持政策进行解读;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发布86项需求清单;与会企业还围绕供需匹配、合作模式等展开交流,纷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随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辽宁钢铁行业分中心和新型工业网络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载体的落户,辽宁已基本建成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
开放合作,为升级打开了全球视野。2025年9月5日至8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将在沈阳举行,主题定为“数启新章 智造新质”。“到时候全球的专家、企业家将齐聚沈阳。学经验、找合作,将让辽宁的制造业接上‘全球链’。”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20px;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未来,随着“数字蝶变”的加速,这片工业热土将书写更多“智造”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