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锚定新目标 发力拼开局——1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开年首月,各地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奏响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奋进曲”,文旅活动持续上新激活“年经济”,春运拉开大幕折射“流动中国”的新活力,一批批重大项目开工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2025年1月以来,全国各地干字当头、迎难而上,实事求是谋发展、稳扎稳打开新局。
广东5%左右、河南5.5%左右、山东5%以上、江苏5%以上、四川5.5%以上……1月份,地方两会密集召开,各地纷纷敲定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发展的底气与信心不减。
着力实施提振消费行动,认真落实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制定扩大消费一揽子政策——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十个重点发力方向之首,并提出具体工作措施。
观察今年各地政府的政策着力点,“扩内需”居于重要位置,“两重”“两新”、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等成为高频词。
出席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要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抢抓新机遇、拼出新业绩。
【记者观察】开年,各地的地方两会纷纷锚定新目标、拿出硬举措,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加快落地,一系列改革行动扎实推进,稳定预期、激发活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强劲动力。
华灯初上,霓虹璀璨。200余座冰雪雕景观和67万平方米的冰雪娱乐空间,让长春冰雪新天地成为梦幻般的冰雪王国。长春冰雪新天地总经理任鹏说,目前外地游客已在景区中占主导地位,预计春节假期日均客流量能突破3万人次。
冰雪、民俗、美食、康养、亲子、研学、演艺、时尚、国潮……1月15日,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在长春正式开启,预计将举办超4000项约2.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吉林发放冰雪消费券,使用范围涵盖滑雪、温泉、景区、住宿等;湖北举办“蛇年送福”新春惠民活动,面向全国游客发放1亿元惠民券;四川开展“安逸四川玩转天府”消费月,展播推广文旅新场景……
观察之三:春运启幕折射“流动中国”新活力
今年春运从1月14日持续到2月22日,广铁集团预计发送旅客7450万人次,同比增长4.2%。其中,节前发送3075万人次,增长4.6%;节后发送4375万人次,增长3.9%。
据交通运输等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12306便捷的购票服务替代站前广场彻夜排队的长龙,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助力新能源汽车“智行无忧”,国产大飞机C919再度服务春运,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开启邮轮游新热潮……
观察之四:重大项目部署开工筑牢“硬支撑”
几天后的1月6日,总投资超700亿元的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开工。
陕西省今年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16个、总投资287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17亿元;安徽省第一批开工重大项目622个、总投资405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19.8亿元;今年一季度,江苏省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0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7个……
江苏省突出抓好有利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项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省2025年一季度全省集中开工重大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数量占比66.1%、投资额占比59.7%,同比分别提升4个、2.5个百分点。
产业项目聚焦新技术、新业态,基建项目注重补短板、增后劲。一大批质量更高、投资结构更优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将为新年实现“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观察】重大项目对经济回升向好有压舱顶梁作用。开年以来,各地抓项目节奏快、干劲足、作风实。要进一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大力支持民间投资,筑牢经济发展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