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园区 > 正文
读懂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底气
来源:新华网 2025-01-25 22:20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总结一年来的经济工作。

  开年之际,回看5%的成绩单,可以窥见中国经济的韧性,可以感知中国经济的活力,更可以洞察中国经济向前的大势和底气。

  (一)

  古语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量上看,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家底更加殷实,为全球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拉长时间轴看,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始终在稳步迈进:10多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基本上每1至2年就突破一个10万亿元关口,实现了从50多万亿元到130多万亿元的历史性跃升。

  循着中国的发展轨迹看,随着经济规模持续增大,如今我国经济1个百分点增速带来的增量,相当于10年前的约2个百分点。2024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年经济总量。

  “超出预期”“惊喜”,这是国际观察人士和外媒评价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关键词。

  2025年1月13日拍摄的河北省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

  1月20日至24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上,与会嘉宾普遍高度评价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成绩。

  从质上看,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结构向优,民生保障更实,安全基础更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升至16.3%、34.6%;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43万亿元;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

  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超大规模市场的华丽转身,是中国经济转型最鲜明的印记之一。

  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5.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这“一升一降”,彰显民生之本持续夯实。

  2024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持续位于50%以上的景气区间。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3%,比9月末加快0.5个百分点。

  但是,我们顶住了外部压力,克服了内部困难,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的大趋势没有改变。

  (二)

  一季度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四季度增长5.4%——透过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这条“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可见全年的发展历程很不平凡。

  越是风高浪急,越彰显领航掌舵者的坚定果敢。

  继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后,二季度以来特别是进入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市场预期走弱,海内外忧虑情绪有所蔓延。此时,中国经济正进入关键时刻、重要节点。

  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关键指引。

  2024年10月31日,顾客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晋安家电的收银台办理政府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申领手续。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协同发力,有效稳预期、强信心,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健前行。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回望这一年,一个方向更加坚定:

  评判高质量发展表现,既要看经济增速,也要看经济结构是否合理,要看创新动能是否强劲、地区发展是否协调、绿色底色是否鲜明、对外开放是否扩大、百姓生活是否幸福。

  回望这一年,一种精神愈发昂扬:

  破解市场需求瓶颈,企业科研团队跳出“舒适区”,在日复一日的研发中突破“卡脖子”技术,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涵养耐力,变中寻机、难中求进;

  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中国经济答卷彰显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可圈可点的经济成绩单,再次印证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在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拍摄的挖掘机上部机构件组装线(2024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没有变”,更体现主动作为: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改革和发展、把握当下和长远、兼顾激发内生动力和拓展外部空间,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正是中国经济真实的写照。

  (三)

  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济如何稳增长?

  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较大幅度增加赤字规模,继续加强稳就业、保民生财政投入;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各项政策正协同发力,持续夯实经济稳的基础。

  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拓展“两重”建设支持范围;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持续加力、形成合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025年1月19日,国网邢台供电公司的工人在辖区虎头山光伏发电场巡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1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升至51.1%。“China Travel”持续火爆,元旦假期,外国人入境人次同比增长近34%。截至1月23日,春节档档期总预售票房突破4亿元……消费市场总体回升,潜力持续释放。

  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审议、印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方案,近期以来一系列标志性改革举措密集出台,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2024年7月5日,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的“具身智能本体”跳舞机器人,吸引大批观众前来参观。新华社记者 黄晓勇 摄

  上海部署建设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重庆加速打造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辽宁重点发展无人驾驶船舶、人形机器人产业,海南文昌集中开工卫星超级工厂多个配套项目……

  在黑龙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人头攒动,开园第20天,入园游客量就突破100万人次;

  市民和游客在湖南省浏阳市天空剧院附近观看烟花表演(2024年12月28日摄)。新华社发(浏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上海化工区,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建设正酣,上海港有望今年年底“喝上”第一口本地产绿色甲醇;

  虽然开年不足一个月,但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连日来,法国赛诺菲、德国大众汽车、日本丰田汽车等外资加码在华布局,重点加大对中国先进制造业投资和研发创新投入。汇丰等多家外资机构发布2025年全球投资展望,继续看涨中国市场。

  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的判断更清晰,底气更坚实: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发展的“时”和“势”依然占优,对2025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海报设计:张桢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20px;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统筹:刘羊旸、 金宇、王洁、郭兴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3359170111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