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济园区 > 正文
跃上新台阶 奋进新航程——透视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来源:新华网 2025-01-18 18:56
  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30万亿元,达1349084亿元,同比增长5%。经济总量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48.8万亿元和51.4万亿元,内需主动力作用持续发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9.2万亿元和76.6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稳居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这是广州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的全自动化轮胎安装工作站(2024年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环顾外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多重复杂挑战下,从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到二、三季度下行压力加大,再到四季度回升势头增强,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首次站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服务业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9%、10.4%、7.0%、6.4%、5.6%、5.5%。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升至56.7%,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条件下,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很不容易。”康义说,这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真实写照,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去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外发布,到7月加力支持“两新”政策的出台,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不仅激发了消费新动能,也带动了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

  降准、降息,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组织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加快违规收费退费进度;亮出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

  2024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比三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比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三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实现正增长;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成交金额分别比三季度增长1.1倍、1.6倍。

  经济发展结构向优、动能向新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不断刷新中国科技的新高度。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10.5%,占R&D经费比重为6.91%。

  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双足机器人SA01的行走能力(2024年11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焕发新生机。2024年,我国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制造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速。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规模以上工业的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比上年有所下降,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加快。

 运营时速400公里的CR450AF(右)、CR450BF动车组样车在北京亮相(2024年12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24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3%,比2023年下降0.5个百分点;

  “2024年数字经济的占比还会提高,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康义说。

  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2024年,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数字消费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5%。

  直面风雨,创新不辍。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在科技创新中持续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做好新一年经济工作,坚定信心尤为重要。

  2024年四季度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均持续位于50%以上的景气区间。12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3.3%、57.6%,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

  尽管2025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加深,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也没有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发展的“时”和“势”依然占优。

  看基础,2024年,我国每天生产8万多辆汽车、340万台智能手机,超过4.7亿件快递在寄送……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大,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本依托和基础。

  看支撑,一揽子政策效果将不断显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把脉开方,为2025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一家托育中心,老师带孩子们体验劳动课程(2024年1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1月7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对外发布,同一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

  居民在西安市未央区凤凰城社区养老服务站上手鼓课(2024年11月2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方面瞄准目标、狠抓落实,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将全面落地见效,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更强活力。我国宏观调控经验丰富,企业敢闯敢拼,人民群众勤劳智慧,这些都增强了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对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康义说。

  视频记者:房宽

<span deep="3" id="detailContent"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统筹:郁琼源、逯阳、李逾男、王宇轩、王晶晶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3359170111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