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与脑机接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发的电池供电可穿戴重复经颅磁刺激设备(rTMS)。(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然而,在无创神经调控中,由于人类进化形成的头皮、颅骨、脑脊液、脑膜等多层颅脑结构,将脑组织层层保护,使得精确、有效的无创神经调控变得很困难,这始终是神经调控领域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传统rTMS设备的脉冲发放频率很高,配套的电源和散热设施使设备重达数十公斤,极大限制其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如何将rTMS设备小型化,甚至是实现可穿戴,是技术难题。”戚自辉说。
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浩表示,可穿戴rTMS设备未来可与脑电、近红外等非侵入式脑信号检测技术结合,通过对脑信号的实时解码优化rTMS调控过程,形成可穿戴式闭环rTMS神经调控系统,提升现有rTMS的治疗稳定性,让闭环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场景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p style="margin: 0px 0px 20px; padding: 0px;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可穿戴rTMS设备的成功研发是神经精神疾病治疗领域的一项突破,将为患者带来更便捷、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同时也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这项技术将会在脑健康和脑机接口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蒋田仔说。(记者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