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省直辖市 > 江西 > 正文
看见古村丨江西竹桥村:守护好“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
来源:新华网 2025-10-30 08:05

新华社南昌10月29日电(记者郭杰文)曲径青砖黛瓦,古桥流水人家。清晨时分,穿过翠绿掩映的田野,来到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青石板路在绿意中蜿蜒延伸。游客时而在雕花木窗前驻足观赏,时而走进古宅感受历史的余温。

 

 
 
 
 
 

竹桥村始建于元末明初,现存明清古建筑109栋,是我国清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也是金溪县众多古村落的代表。历经几百年岁月的沧桑,当时的古村落布局仍然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村子依靠后龙山而建,坐北朝南;村前一溪如带,良田万顷;村后树竹繁茂,茶园一望无际。

从山上俯瞰,竹桥村像一把大扇子,13条巷道如同扇骨支撑起整个村子,扇骨上分布着一条古驿道、两处雕版印刷遗址、三口古井、三个晒场、四座门楼、五座祠堂、六条街道、八方水塘。从选址到建村,小小的竹桥村都经过了精心规划与设计,处处彰显先人的智慧。至今保存完好的十家弄和八家弄建筑群组、六座祠堂以及养正山房、公和堂、怀仁书院、赐福庙等古建筑物,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商儒并重的人文历史信息标本。

金溪县拥有中国传统村落57个,格局完整的古村落128个,共保存明清古建筑11633栋,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人们来来往往,不少缺乏维护的古建筑逐渐破败,住户流失的古村落失去生机。多年来,当地持续开展“拯救老屋行动”,稳步推进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但古村落保护工作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当大量的古村落需要集中抢救修缮,可持续的资金保障从哪里来,就成了一个难题。

  这是7月9日拍摄的江西省金溪县竹桥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一方面我们用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等政策性资金,另一方面,在政府主导下,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进来。”金溪县文保中心负责人张岩说,当地创新推出“古屋贷款”,将古建筑托管过来后,打包颁发经营权证,放到平台上交易。

“古屋贷款”即金溪县探索推出的“古村古建筑收储托管机制”,在不改变产权的前提下,允许投资人以古建筑经营权作抵押申请贷款,有效破解了保护工作资金瓶颈,为古村落活化利用提供新路径。

如今,金溪县已有2000多栋古建筑实现修缮与再利用。一栋栋曾经凋敝沉寂的古建筑被盘活,有的还成了网红打卡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游客在江西省金溪县竹桥村观看“手摇狮”表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坚持保护性开发,不搞大拆大建。”竹桥村党支部书记余奇安说,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当地注重保护乡村自然生态资源,加强古村、古街、古坊的保护,让古村里的一砖一石、一瓦一梁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古风古韵,当地不断提升竹桥村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性修缮文隆公祠、苍岚山房、余氏大屋等古建筑,着力发展文化创意、特色民宿等产业……近年来,竹桥古村以其独有的魅力,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示范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等称号。

“这些年村子变化很大,并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余奇安介绍,现在村里有70多人在景区上班,还发展了农家乐等业态,村民切实享受到了古村落保护带来的红利。

竹桥村的“出圈”是金溪县众多古村落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推动古村旅游与特色文化融合发展,金溪县在开发比较成熟的古村景区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持续带动古村旅游人气高涨、活力迸发。今天的游客来到竹桥古村,不仅能体验到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更能身着一套古代服饰,沉浸式体验文旅活动,感受到穿越时空的古村落魅力。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金溪县游客接待量达334.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94亿元。一个个古村落正从“沉睡”走向“复苏”,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统筹:曹建礼 朱斯哲 陶叶

  海报设计:潘红宇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新讯热线:19909188388 品牌热线:18729176688 总编室: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