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3月26日电(记者刘振坤、翟濯)年产各类化妆刷1.5亿套,出口量超过全国出口量的90%,全世界95%的化妆刷用动物毛、85%的人造纤维毛产自这里……
从张店镇到鹿邑县,从废弃的“尾毛”到时尚的化妆刷,今天,这里的“美妆产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中东、拉美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外地探亲的张店镇村民发现,被丢弃的羊尾毛是做化妆刷的好材料,有国外的化妆品企业大量收购。于是,很多村民开始“梳羊毛”——把废弃的“羊尾毛”收集起来,加工成尺寸不一的“把毛”进行售卖。
再到后来,有些村民把梳理好的“把毛”固定在小木棍上,便成了一支最简易的化妆刷。一撮“把毛”、一个木柄,加上一根口管、一片铝皮,便集齐了一把化妆刷的主要材料。到20世纪90年代,张店镇的尾毛化妆刷赢得外商青睐,一大批代工厂做得红红火火,“梳羊毛”成了“好日子”的代名词。

随着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张店镇化妆刷产品结构单一、缺少核心竞争力的弊端开始显现,行业利润被不断挤压,销量持续下降。
留守张店镇的创业者们也在不断“求生”。他们逐渐意识到,不能只在化妆刷“头”上下功夫。链条完整、配套完善,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打出广阔新天地。

“那时,制作化妆刷的木柄、铝管这些配套产品都要靠外地引进,非常被动。我就决心扩大产业链,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返乡创业的化妆刷企业负责人梁庆之说。
随后,生产口管、铝皮、木柄、拉丝、箱包等配套产品的企业纷纷汇聚,从张店镇到鹿邑县,形成了一个链条完整、配套完善、集产研销一体的化妆刷产业集群。

小小化妆刷不仅丰满了张店人的口袋,也带动产业延展升级,成为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目前,鹿邑县规模以上化妆刷企业达160多家,创建自主品牌63个,平均每天有10余款新品投产。
一只小小化妆刷,靠着当地人的努力与创新,不仅“刷”鼓了当地百姓的钱包,还“刷”向全国、全球,“刷”出了超百亿元的美妆产业,富了钱袋子,美了全世界。(视频:李小伟、马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