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增量建设和存量更新并重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改造更新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曾在2024年10月表示,在提前下达2025年部分“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当中,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由此可见,涉及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两重”建设中,城市更新是重要内容。
城市更新量大面广。以城市重要的“里子工程”地下管网建设改造为例,预计未来5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
将优先支持一批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刘苏社表示,2023年至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资金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共超过4700亿元,其中重点支持了城市燃气、排水等地下管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今后几年,城市更新仍是政府投资的重点,2025年也将继续加大力度。
有力有序推进重点任务
未来,各地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刘苏社介绍,更新改造任务的实施应分类有序推进。区分任务的轻重缓急,按照短期聚焦消除安全隐患,中期推进老化设施更新,长期促进设施功能完善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行动,优先推进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和重要民生保障的城市地下管网安全提升、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城中村综合改造、城市交通设施安全改造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转型提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等工程建设。
二是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
四是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完善“一委一办一平台”,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各地积极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奖补或贷款贴息,12个省发行专项债近1000亿元用于各类更新改造,一些地方完善税费减免政策。各地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支持,拓宽征信方式、延长贷款期限。28个城市设立城市更新基金,总资金规模达4550亿元。各地通过政企合作、特许经营、企业承包、自主更新等,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还有一些地方组织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多渠道融资。如河南省整合多种金融工具支持城市更新,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2024年上半年,通过金融机构预审的城市更新项目114个,有88个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批复,累计投放贷款216.62亿元。江西省引导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城市更新。江苏省南通市设立城市更新资金超市。
在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杨一帆看来,构建政府、市场与市民之间的资金共担机制,需要遵循市场基本规律,建立保障每个合法主体合理权益的长效机制,以稳预期促参与。各城市应因地制宜进行创新探索,在划定城市更新单元、确定实施主体、构建建设与运营模式等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各要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属性,研究价值兑现路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体两面双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