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据德勤2023年发布的《全球会议效率报告》数据显示,中国职场人年均浪费在无效会议上的时间达328小时,相当于生产2.6万台空调室外机的工时。坊间流传一句“不做PPT,仿佛就不会说人话”,直指内部会议PPT泛滥成灾的职场真相。
这波大厂反内卷,表面看是反形式主义,实则逼着大家上班时间火力全开,毕竟活没少,只是Deadline从半夜十二点改成了下午六点。大厂现在拼的不是谁家灯火亮得久,而是谁的人均产出高。OKR考核不看工时看成果,把"人均效能提升20%"设为硬指标,这都是在把人当资产盘活。就跟炒股调仓一个道理,砍掉无效加班的垃圾股,重仓核心产出的绩优股,财报才会好看。
欧盟近日出台了《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该法案将每周40小时外的工时视为“强迫劳动”,违规企业产品将永久禁入欧盟。这场国际合规战,迫使中国企业在效率升级与市场失守之间必须做出抉择。
当大厂们集体撕下“奋斗”标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考勤制度的改变,更是一个时代价值的转身。从“996福报论”到“强制离线权”,从“凌晨的键盘声”到“傍晚的烟火气”,当企业开始比谁下班更准时,当KPI不再是工时的较量,我们终将明白——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照亮的应是创新之火,而非疲惫的身影。今晚的月亮很美,愿每个奋斗者都能抬头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