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9909178388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层互动 > 正文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写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
来源:新华网 2025-10-20 07:52

历史,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2021年—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一以贯之的主题,始终不渝的初心,接力奋斗的足迹。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两张网”的建设格外引人关注:

一张是国家水网,2025年底覆盖率预计达到80.3%。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带领中国人民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冲刺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已投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抓住难得机遇、顶住各种挑战、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关键时期。

五年间,一幅山河锦绣、盛世昌荣的恢弘画卷运笔着墨、徐徐铺展。

这个时代奔涌创新活力:“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进展顺利,中国站上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创新制高点,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9%,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这张答卷浸透民生福祉: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展显著,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

  2024年10月2日,广东南沙大桥上的车流和狮子洋水道的船舶来来往往(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战略部署;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喜庆新中国75周年华诞;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这是以科学理论指引前进道路的五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这次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勾勒逻辑主线: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此后在多个场合作出系统阐释和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粮食、能源、产业、国防等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亿万人民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激扬起奋进新征程最深沉、最磅礴的力量。

今年10月9日,中国华能总部、中国中化总部正式迁驻雄安新区。

从“一片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阔步向前。

  2025年3月15日拍摄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夜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把五年规划目标任务滚动纳入年度计划,各类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承载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国家发展导向、战略重点、政策举措,要确保落实阶段性目标任务。

外媒刊文指出,中国五年前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多项指标进展符合甚至超过预期。

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对超硬材料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近期,针对美方施压,中国出台一系列措施。

关键时刻必有关键抉择。五年间,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次次在紧要关头把舵领航,引领中国号巨轮穿越惊涛骇浪。

面对不断升级的外部打压遏制,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针对返贫致贫风险,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当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被誉为“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2025年10月4日在江苏省港口集团南京港龙潭港区拍摄的准备装船出口的汽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素平摄)

回望“十四五”,面对一次次重大挑战,中国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榜首!

“这一进步体现了中国科技战略投资、科学研发和创业生态系统的结合正在各个领域取得具体的成果。”外媒如此评价。

五年间,中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5年4月29日拍摄的上海市徐汇区“模速空间”外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在随后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第一步。

新的关键一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定向。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这是对已有实践的总结提炼,又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引领,指明了“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

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

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有外媒刊文称,中国“十五五”规划编制广泛倾听民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积极倾听民众诉求相结合,已被证明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

因势而谋,乘势而上。

  勇往直前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全岛封关运作。

观势定锚,御风前行。

新的五年,改革之路将越走越宽。

“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300多项改革举措将在“十五五”规划期内全部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

202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

每一条基本要求,都指向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都将撬动更深层次的改革,持续培育激发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和潜力,筑起新征程上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坚实依托。

通过编制实施“十五五”规划,我国将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以有效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有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深刻塑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生产车间里,总书记不时驻足察看,详细了解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并深刻指出:“实体经济不能丢,实体经济里边的传统产业不能丢,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五年奋进,中国拥有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芯片和操作系统、赋能千行百业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无人机、高铁、量子科技等发展全球领先……

积势、蓄势、谋势,面向“十五五”,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抓手,将牵引带动产业升级和体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直至年满3周岁。

发展的新篇,书写在物阜民丰、万家灯火中。

 2024年12月13日,在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一处巾帼共富工坊,工作人员在编织绳网。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怎样有效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何落到实处?怎样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新的五年,信心之基将愈发坚定。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

征程万里阔,蓝图再铺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必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篇章。

  海报设计:谢悦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20px;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text-align:="" center;"="">  统筹:金地、周汀鹭、邱世杰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