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搞定糖尿病”“来预约针灸,可根治白内障”“点击直播间链接,领取定制中药”……某些社交平台上,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有的打着科普的幌子吓唬病人、推销“神药”;有的打着祖传的旗号,自称包治百病、无所不能;有的号称专家权威,擦边色情、收割流量……
另一名博主在直播间推销一款治疗失眠的“神药”,宣称“医院不让说,今天我破例公开”,药效好得“白天不要吃,怕你睡不醒”。
这些活跃的“网红医生”,自称“专业医生”或“祖传中医”,说自己治愈过多少“疑难杂症”,既不用望闻问切,也不用仪器检查,就断言患了什么病,向网民售卖各种“神药”。
互联网诊疗活动,国家严格实行准入管理。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只有具有相关资质并获主管部门审核的医疗机构,才可以开展互联网诊疗。具有行医资格的医师,需要所执业注册的机构同意,才能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对于具有行医资格的“网红医生”来说,很多人将科普与问诊、治疗混为一谈,名义上是在科普,实际上是在问诊和治疗,甚至在直播中夸大其辞向网友推销药物或保健品,已经涉嫌违反《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和《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对于冒牌的“网红医生”来说,打着科普或养生的旗号,蹭医生的流量带货牟利,则涉嫌坑蒙拐骗,给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国家卫健委近来表态,一些“网红医生”的行为严重违反互联网诊疗管理和广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
市场、网络等行业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协同,对医学相关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加强监督,严查借科普之名行互联网诊疗之实,坚决刹住借医生名义坑害群众利益的“网红医生”乱象。
策划:令伟家
记者:姜伟超、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