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全社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5亿辆。相比私人电动自行车,共享电单车在车辆合规、充电安全、秩序维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绿色出行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告诉记者。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全国投放运营共享电单车的城市超过300个,投放数量超过1500万辆。
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主办的“首届城市共享电单车治理与发展论坛”日前在北京举办。与会人士认为,共享电单车加速融入市民生活,已经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重要力量。当前,要明确共享电单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关系,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更好引导行业发展。
清华同衡交通研究中心主任黄伟建议,当前要进一步强化政企合作,对共享电单车进行全方位监管。共享电单车企业在进行价格调整时,应履行必要的听证程序,地方政府也可以视情向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
“根据我们初步统计,目前已有10多个省份在立法层面将共享电单车纳入管理,超过一半的城市确定了规范发展的管理基调。”美团骑行行业发展中心总经理令鸿嘉建议,地方政府应结合自身实际,测定城市容量,明确哪些区域发展,哪些区域不发展,因地制宜、规范发展共享电单车。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秘书长郭礼豪表示,要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搭建政府、企业、专家对话平台,合力推动共享电单车行业规范发展。
标准不仅是行业规则,更是政府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记者了解到,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标准与评价工作委员会已经启动《共享电单车企业运营服务规范》《共享电单车综合治理评价规范》两项标准的编制工作。
“这两项标准的核心指标体系,涵盖运营机制、车辆管理、数据监测等八大维度136项细分指标,将为新时代城市治理提供‘制度建设—技术应用—效能评估’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张颖表示。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举表示,共享电单车规范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协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记者魏玉坤、王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