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城市足球联赛,渝超自9月13日揭幕以来,不仅点燃了市民的体育热情,更以“足球+”模式激活餐饮、旅游、零售等多元业态,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渝超的火爆,源自一场“情怀回归”。9月13日揭幕战当晚,21680名观众涌入大田湾体育场,也点燃了周边3公里范围内餐饮、零售、交通等业态的消费热情,一个活力四射的“消费辐射圈”就此形成。
大田湾周边的商家也敏锐捕捉到商机。鹅岭正街的怪车集市文创店,将渝超41支参赛队的海报和加油口号挂满橱窗。店主张勇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充满重庆特色的口号,脸上洋溢着自豪。
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的“第二观赛现场”同样热闹。商圈设置超高清大屏直播赛事,配合解说互动和有奖竞猜,单日人流量峰值超万人次,周边商户客流大幅提升。
促进文体旅商多业态繁荣
赛场外,重庆文旅集团与赛事组委会携手,推出“看渝超·游重庆”文旅融合嘉年华,为球迷送上“渝超开幕文旅大礼包”,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乐和乐都等17家热门景区限时5折、滴滴出行5折乘车、32家酒店专享折扣、外地游客凭票根可免费游览四大景区并参与互动,成功将观赛人群转化为旅游消费群体。
9月20日,沙坪坝区三峡广场设“第二观赛区”,200张桌椅座无虚席。商圈同步推出“赛事票根+消费”联动优惠:持票可享星巴克买一送一、西西弗书店8折、华为体验店免费贴膜。活动首日,商圈客流量提升25%,夜间消费占比大幅跃升。
各区县更巧妙地将地域特色融入赛事。荣昌卤鹅队、潼南柠檬队、云阳恐龙队,这些充满地方特色的队名成为移动的文旅广告。
跳出体育竞技多些跨界融合
这种蜕变背后是精准的消费洞察。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渝超设置了五大赛区,赛程设计刻意覆盖周末和节假日,8个月的超长赛季形成了持续的消费拉动。同时,渝超从元素设计到赛事推广,都与区县的特色文化、特色产品进行了融合,不仅是推动本地新型文化发展、激活周边消费的生动实践,更为今后各类体育赛事配套活动的策划与落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样本。
莫远明认为,渝超要突出体育竞技,但更要跳出体育竞技,多些跨界融合。特别是因地制宜在“足球+文旅”“足球+消费”等方面做文章,充分发挥城市足球联赛撬动作用,进一步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热气腾腾的消费活力、实实在在的发展增量。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20px; 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同时,应维持和提升赛事热度,打造具有区县特色、重庆辨识度的IP体系,让渝超真正踢出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莫远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