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热线:18729176688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方省直辖市 > 安徽 > 正文
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跑”
来源:新华网 2025-07-03 10:22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媒体记者参观一款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一辆新能源汽车进行换电演示。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媒体记者参观几款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媒体记者参观“魔方”车辆存取平台。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魔方”车辆存取平台。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7月1日,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30日在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拍摄的电池包生产线。该公司主要设计、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的定制电池系统,为全球新能源车企提供电池包产品。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30日在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拍摄的电池包生产线。该公司主要设计、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的定制电池系统,为全球新能源车企提供电池包产品。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30日在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拍摄的电池包生产线。该公司主要设计、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的定制电池系统,为全球新能源车企提供电池包产品。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30日在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拍摄的电池包生产线。该公司主要设计、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的定制电池系统,为全球新能源车企提供电池包产品。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30日在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拍摄的电池包生产线。该公司主要设计、制造和销售电动汽车的定制电池系统,为全球新能源车企提供电池包产品。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17日,在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等待装车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6月17日,在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等待装车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这是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的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无人机照片),该工厂是江淮汽车携手华为专门为尊界品牌打造的工厂。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发

  这是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的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内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该工厂是江淮汽车携手华为专门为尊界品牌打造的工厂。

  近年来,安徽合肥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全市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第1位。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同时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先后培育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新华社发

北京每日新讯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中国每日新讯网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2022027517号-2        京公安网备: 号
邮编:102101 联系电话:13509176606 新讯热线:18809175968 新讯邮箱:41079888@qq.com 新讯QQ:41079888 地址:北京巿延庆区中关村延庆园东环路2号楼189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