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天津不断探索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孕育出中西合璧、南北兼容、雅俗共赏、鲜活灵动的城市气质,进一步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这是从空中拍摄的天津市中心城区海河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百年前的海河,是另一番模样:工厂、码头、货站、洋行,布满两岸。那时的天津,已是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
天津的足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人们保护和铭记着。
从融合了南北口味的美食,到引入先进经营理念的传统中药店,再到现代工业制造的产品,这些“老字号”无一不是时代的弄潮儿。
近代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第一辆有轨电车、第一家机器铸币厂……无不与天津息息相关。
天津还更早地从商业文化和近代工业文明中感知到市场竞争的法则:不进则退、优胜劣汰。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老匠人”杨作斌坐在操作台前,对着显微镜,细心地组装仅有几十微米厚的精密零件。这款当下颇受欢迎的“三合一”机械手表,具有世界顶尖级技术的万年历、陀飞轮、三问三大复杂功能。
在天津海鸥表业集团生产车间内,员工在操作台前组装手表。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20世纪90年代,受市场冲击,海鸥一度放弃机械表,转产电子表,但随即跌入谷底。再后来,海鸥坚定新的技术路径,重回机械表赛道,瞄准国际顶尖技术,倾其所有投入机心的自主研发。目前,全世界能够生产复合结构的超复杂机心的厂家不足5个,海鸥名列其中。
今年上半年,天津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加值增长9.1%。
自强自立,爱国火种生生不息
魏可滢说:“支教期间,我将著名的‘爱国三问’带到课堂,希望将爱国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里,让他们继续回答下去。”
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风云激荡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在天津追寻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梦想,留下大量工业遗存、名人故居、革命文物等,生动呈现着这座城市自立自强的不屈精神。
走进“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主题展厅,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运动、巴黎和会……诸多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在一件件藏品、一幅幅照片中浮现,无不见证着梁启超“一生爱国,矢志救国”的情怀。以爱国报国为主旋律的梁氏家风一脉相承,深刻地影响着他的9个子女,成就了“一门九子三院士”的佳话。
回望青史守初心,传承精神再出发。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建立党的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天津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保护传承利用红色资源,使其蕴含的精神传之久远、发扬光大。
鉴往知来,学史力行。
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展露新姿
多元文化碰撞,在开放中兼收并蓄,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天津大剧院票价不菲的英文原版音乐剧一票难求,天津大戏院的“京评梆”同样拥有忠实拥趸;在小白楼吃一份地道西餐,或在西北角撮一顿津门老味儿……“土”与“洋”自然地在这座城市和平共处,互不打扰。
开放是天津的基因,悄然塑造着这座城市的品格与气质。
近者悦,远者来。渤海湾畔,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车来船往,自动化桥吊起起落落,一派繁忙。
这是从空中拍摄的天津港主航道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天津港争做中国式现代化港口的‘排头兵’,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天津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焦广军说。
<span deep="3" id="detailContent"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海河入海口南岸,一座巨型妈祖像高高矗立,观海听涛,似乎在诉说这座“古渡”向海图强的过往,期待这里更加辉煌的未来。